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依法治國”豈能“夜半強拆”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1:41:28  


 
先懲處拆遷方暴力犯罪才能談拆遷爭議

  2014-08-13 10:14:50 南方都市報

  按照以往的經驗,公權力部門與暴力拆遷往往存在一定關聯,這也使得暴力拆遷很少受到問責,但仍然要追問,此次河南暴力拆遷事件中公權力扮演著什麼角色?接下來是否應通過強有力的問責,以實踐對法治的信仰?

  河南新鄭一對夫妻睡夢中被拋墓地,歸來房屋變廢墟,這樣的劇情想必連編劇都會嘆為觀止,如今卻發生在現實生活。目前官方最新的回應是,所拆遷房屋處於地鐵工程征遷範圍內,經多次協商,對方仍漫天要價,不予配合,至於拆除過程有無違法違紀行為,當地還在調查。

  有關拆遷的各種策略與奇聞,過去已有無數新聞報道,概括來說,無非是拆遷者無所不用其極,而反對拆遷者則是悲情地固守家園。由於雙方實力懸殊,而圍觀者們天然存在同情弱者的本能,過去被拆遷者往往會獲得輿論支持。直到近年來拆遷類新聞此起彼伏,反對拆遷這類抗爭行動的正義色彩逐漸淡化。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從利益角度去解讀事件,一種顯著的變化是,在這類新聞的評論中,總會有人強調“釘子戶漫天要價”,並以此為暴力拆遷辯護。所謂“殘忍的理性”,說的大致就是這種輿論表現。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不過,有必要明確這種情感的具體內涵,是因為他們的弱者身份,還是受到侵犯這一客觀事實?弱者當然會激起我們的同情本能,在很多場合它都表現為一種“道德正確”,然而這歸根結底是種感性需求,若脫離事件的具體情境,從相對宏大的視角看待類似事件,更應該注意的是,被拆遷者不僅是弱者,還是受害者。同情被拆遷者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後一種身份,因為基於這種身份的討論更能彰顯公共理性。

  這對夫妻在夜間被陌生人闖入私宅,並被遺棄在墓地,如果說,是否同情弱者會因人而異,但從受害的事實考慮,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每一個人都有理由為此感到痛心,並表明譴責的態度,因為法治是國家的承諾,是社會的準則。

  至於對釘子戶遭遇多表現出的“殘忍的理性”,不同在於它們著眼於被拆遷者“漫天要價”、不予合作等。這種“理性”之所以需要批評,在於它不僅為拆遷辯護,還表現出對暴力拆遷的默許甚至支持。而事實上,釘子戶是否“漫天要價”不會削弱拆遷方的暴力色彩,更不可作為暴力拆遷的理由。無論這對夫妻過去的表現如何頑固,在一個強調法治精神的國家,暴力拆遷都不會因為被拆遷者是否“漫天要價”而獲得許可。

  具體到法律層面,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拆遷者涉嫌毀壞財物、私闖民宅,按照目前中國的法規規定,若事實成立,或將面臨相應的法律制裁。有學者回顧中國法律史中對私闖民宅行為的法律規定,重申這一保護的傳統和依據。雖按照以往的經驗,公權力部門與暴力拆遷往往存在一定關聯,這也使得暴力拆遷很少受到問責,但仍然要追問,此次河南暴力拆遷事件中,公權力部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接下來是否應通過強有力的問責,以實踐對法治的信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