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如何繼承鄧小平的改革大業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9:44:26  


鄧聿文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訊/知名評論員鄧聿文今天撰文《如何繼承鄧小平的改革大業》指出,以法治權、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的結合,中國式的分權和制衡體制,都是中國目前到未來相當長時期改革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鄧小平留給中國的未竟改革大業,要高舉鄧小平的改革旗幟就必須在這些改革上有所突破;而撥亂反正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思想理論和路線的清理,也是法律和秩序的重建過程,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有基本的秩序,而保障這種秩序的就是法治,就是中共的執政要依法,政府管理要依法,社會各方面都要依法而行。詳論如下:

   鄧小平對當代中國的貢獻,就是他扭轉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將中國引導到現代化的正當道路上來了。沒有鄧小平,中國也會走向這條道路,但時間要晚,成本要大得多。因此,對鄧小平的最好紀念,就是高舉他的改革大旗,繼承其改革大業。

  習近平在紀念活動的講話中,也表達了這層含義。不過,也要看到,今天的改革,與鄧小平時代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所面臨的現實有很大不同。如果說,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於文革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破壞,釀成了全民一心思改革、盼改革,改變貧窮落後的社會環境的話,那麼,在改革推進了30餘年後,由於前期改革的不徹底和不公正,許多人,尤其是底層民眾對改革的盼望並不迫切,社會對如何改革沒有形成共識,甚至對改革本身有一種抵觸和害怕心理。

  另一方面,社會利益也日益多元化,人們對改革的看法和支持力度主要不是基於觀念——當然這也很重要——而是基於利益,今天很難像改革初期那樣對某件事情有一致意見。再者,眼界、見識、權益和要求也不同。在打開國門30多年後,尤其在網絡時代,人民的眼界和權利意識都比改革初期大為提高,常拿西方國家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今天的改革。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改革中產生的問題和改革初期也不同,例如,在共產主義理想破滅後,中國社會的道德在加速崩潰,又沾染了很多物質主義的弊病,腐敗比過去更為肆無忌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