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和俄羅斯各自在糾結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12-31 09:45:47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俄羅斯沒有能力讓西方產生制度面臨存亡威脅的恐懼感。反之,驅動普京強力伸張的仍是不安全感,但它並非來自領土安全,而是來自對制度安全的擔憂。方亮文章《西方和俄羅斯各自在糾結什麼》如是分析。

  2014年10月中旬,當普京決定從俄烏邊境撤出軍演部隊、烏東部二州的親俄武裝也開始撤出重型武器,烏克蘭危機一度迎來實質性緩和。但緊接著,烏東部分離二州的選舉引起基輔當局的“經濟封鎖”,而普京在G20峰會上受到西方壓力提前退場,以及美國副總統拜登造訪基輔暗示將加強對俄制裁,則標誌著圍繞烏克蘭的大國博弈重新加劇。
 
  盤點這場持續一年多、造成4000多人喪生(其中1/4死於9月5日停火協議生效後)的危機,首先需要釐清的是烏克蘭“二月革命”是一場內部因素占主導的革命,革命的資金、人員、意志主要來自烏克蘭寡頭集團。這是在西方已“不願”迅速接納新成員的背景下,烏克蘭的單方面“主動”西進。結果普京的板子打在了烏克蘭身上,賬卻算在了西方頭上。12月4日,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宣布,不允許西方以肢解南斯拉夫方式對付俄。
 
  西方的綏靖亦為一種輕視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新冷戰”之論頻出,但外界清楚這種說法並無“冷戰”一詞本身的含義。奧巴馬2014年3月公開表態稱,俄羅斯只是一個地區大國,他還重複了2012年競選時的判斷:美國的“頭號敵人”為“基地”組織而非俄羅斯。任憑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美國國會上高喊“我們不能靠毛毯打勝仗乃至維護和平”,歐美當時卻連武器都不打算提供給基輔。
 
  在西方看來,儘管自今年夏季烏克蘭衝突加劇以來,俄軍機在歐洲的活動大幅增加,但莫斯科並沒有能力跟歐美演繹一出真正的“冷戰”大戲。儘管莫斯科吞並了克里米亞,並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支持親俄武裝,北約卻在威爾士峰會上將“紅線”劃在了波羅的海國家至東歐一線。奧巴馬在烏克蘭危機高潮背景下訪問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宣稱對塔林、里加、維爾紐斯的保衛“與保衛柏林、巴黎、倫敦一樣重要”;北約峰會拿出的最“硬”舉措則為:在東歐北約成員國部署快速反應部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