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日為何對貨幣國際化如此謹慎?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09:51:43  


 
  繼任者喬治·舒爾茨,是貨幣主義掌門人米爾頓·弗裡德曼的學生,擔任財長伊始,面對企求重建固定匯率機制的歐洲與日本,他大聲喊道:美國作為全球貨幣支付體系看護者的時代已結束了,“聖誕老人已經死了。”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德國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對各自貨幣的國際化並不熱衷,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抵制。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德國和日本均對資本出入實施管制,限制外國機構進入其本土金融市場,抵制其貨幣國際化和可能的升值,德國以此來抑制通脹壓力,日本則借此為其產業政策拓展空間。

  沒錯,日元是迄今為止躋身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唯一的亞洲國家貨幣。日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份額,最高年份的1992年曾達15.5%,2012年降至5.7%。但東京對日元國際化並不熱情。自60年代受到短期資本流入壓力而被迫對外匯體制調整開始,一直斷斷續續緩慢而非情願地向前走,直到90年代末才考慮並最後通過消除資本賬戶限制的實質性措施。即使如此,日本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到現在也仍是全球最突出者之一。日本銀行研究員田口博雄90年代在其學術論文中明確寫道:“最終,日元作為亞洲國家的名義貨幣錨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是一種趨勢,從日本的角度來說,這種趨勢既不應當被鼓勵,也不應阻止。”

  德、日這種謹慎態度與政策很難說不是明智的。既然還不是全球經濟政治火車頭,那就不要去企求發揮火車頭的作用。既然已有國際貨幣體系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做個跟隨者參與者,能適當分擔與自身實力相應的責任,與此同時,盡可能多搭點便車,未嘗不是聰明的做法。

  當然,從1999年起德國馬克已被歐元替代,但歐元的靈魂仍被馬克的身影掌控著。馬克無疑通過歐元徹底國際化了,這極大地助長了德國外交和政治影響力,但柏林政府也被歐元危機拖進了泥潭。在是否出手救助那些陷入財政和銀行危機的歐元區邊緣國家事宜上,德國總理在國內反對聲與布魯塞爾歐盟之間左右為難。

  德、日對其貨幣國際化的謹慎乃至抵制態度,不僅因為他們看到了他們的貿易經濟實力仍在美國之後,還在於他們清醒地意識到自身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遠不及美國市場,甚至不及倫敦市場。他們也就不再熱衷於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而是牢牢把握住自己擅長的實體產業競爭力。

  再看看那些追求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的國家,對其貨幣的國際化也持慎重態度。新加坡政府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推進其貨幣自由化,但還是在2000年12月重申新加坡元的非國際化立場。這值得後來者認真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