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瓊瑤在大陸:從禁書作者到文化偶像 | |
http://www.CRNTT.com 2015-02-08 09:12:29 |
現實影響: 70年代末恢復高考,對我國教育領域有兩個深遠的影響:好的一面,是讓千千萬萬平民出身的孩子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可以踏著高考獨木橋成就一番事業;而壞的一面,是無限提升了高考的重要性。中國的家長都望子成龍,為孩子能擠上獨木橋,便把一切與學習、考試無關的事情都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在這些家長眼中的洪水猛獸里,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是首當其衝的。女孩子看言情,天天想著談戀愛,不學習,要封殺;男孩子看武俠,天天想著當英雄,不學習,也要封殺。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瓊瑤、金庸就自然成了家長、老師的兩顆眼中釘。 言情小說在我國文學史上一直沒被當做正統文學的一支來看待,通俗地說,上不得台面。任憑張恨水等作家在當時有多麼紅透半邊天,也會被歸入“鴛鴦蝴蝶派”,被主流文學所排斥。魯迅先生領導的左聯甚至將其抬升到鬥爭的高度:“在批判複古論調的同時,新文學陣營不斷地同鴛鴦蝴蝶派展開鬥爭。”② 這種傾向在80年代仍很嚴重。家長、老師們除了覺得言情小說會耽誤孩子的功課以外,另一層擔憂是覺得這些小說沒文化,孩子看了沒有教育意義。 在我國,文藝作品一直肩負著沉重的使命。古時就有“詩言志、歌咏言”的說法,文以載道也是長久以來對文字作品的基本要求。哪怕是愛情小說,也不能光寫愛情,要“通過描寫愛情來深刻揭露舊中國的黑暗”(《駱駝祥子》),要“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血淚控訴。”(《茶花女》)等等。 而以傳統的文學批評眼光審視瓊瑤小說,就會覺得它缺乏“道”的意味:幾十萬字細細描述一個愛情故事,最後說明什麼呢?好像也沒說明什麼,就是愛情很苦澀,女人好命苦,男人都是負心漢……這叫什麼文學! 就是在這樣的評判標準下,80年代帶進課桌的瓊瑤小說,很大一部分都被沒收到了老師的辦公桌里。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