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糧食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15-02-15 09:34:17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常態下的“第二年”。國內糧食政策的市場化定調,將使得“政策市”氛圍濃厚的糧食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趨於市場化。隨著糧食價格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政策對糧價的支撐力度將會逐漸減弱,未來市場供需或將成為引導糧價走勢的主要因素。在不少農產品的國內外價差還在不斷增大的大背景下,中國糧食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上海證券報發表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陳宇峰、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王瑞隆文章表示, 2014年,國內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但是,由於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整體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飼料行業產能過剩、制粉行業不溫不火,國內對糧食需求不旺。年末,糧價整體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運行。國內糧食庫存數量居高不下,加上國內糧食市場價格普遍高於國際水平及下游加工行業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壓制,糧食市場運行難以維繫,政策對其引導和調控一直是較為重要的因素,所以糧價走勢基本上靠國儲收購和政策提價這些傳統手段支撐著。

  截至2014年末,全國冬小麥產量為11989.9 萬噸,比2013年增產404.5萬噸,增長3.5%,今年冬小麥播種面積較上年基本持平(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全國冬小麥總產量約2397.9億斤,比上年增產80.8億斤,增長3.5%)。小麥市場供需整體較為寬鬆,由於下游面粉行業疲軟,“旺季不旺”,加之10月之後作為小麥飼料替代物的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小麥飼用替代優勢全無,全年小麥價格前期整體保持穩定,後期震蕩走弱。市場供需方面,上半年小麥價格基本保持平穩,由於面粉行業的疲弱態勢以及政策市作用的不斷影響,小麥價格平穩偏弱運行。

  近幾年來,中國大豆生產整體延續種植面積、產量明顯下滑的趨勢,加之臨儲收購量同比增加,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小幅震蕩下滑,此後持續上升。隨著去年11月大豆直補政策的推行以及種植戶還貸壓力,大豆供給力度增加,貿易商謹慎壓價收購,而油廠大多偏好進口大豆,國內大豆需求空間有限。及至2015年1月,迫於國際大豆市場壓力,大豆價格整體持續弱勢下行。

  2009年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近日在上海交大講演時說,全球經濟尚未從金融危機中充分復甦,目前,復甦勢頭之弱仍不容樂觀,受金融動蕩及烏克蘭危機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緩,仍存在較大通脹壓力,同時發達國家物價低位徘徊,全球貿易低速增長。全世界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然而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糧食需求不會以較大的幅度拉動糧價上升。

  美國經濟向好,歐洲不斷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使得美元指數提振走強,美元不斷升值,這必將會對新興市場國家形成一定的衝擊。對於中國而言,每年稻穀、大豆需要大量進口,美元強勢必會對中國糧食進口形成一定衝擊,然而,目前全世界大豆豐產,國際大豆價格處於低位,美元對中國糧食進口的影響不大。

  去年國際油價跌幅高達57%,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月下調了2015年WTI原油價格預期至每桶54.58美元。未來原油價格可能會有小幅上行,但回到百美元每桶的高位可能性不大。油價下跌直接拉低農產品價格,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農用機械的生產、運輸等成本,帶動農產品價格回落。同時,油價低位還會導致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生產利潤下降,生物能源工業受挫。用於生物燃料的玉米等作物的需求將會下降,這必將對國內相關農產品價格帶來不利影響。

  文章分析,基於目前的國內外經濟發展實情,估計今年中國糧價可能的走勢是,小麥、稻穀價格以穩為主,玉米市場或將呈現回暖跡象,大豆價格或將持續弱勢,並寬幅震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