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體制弊端與結構性矛盾不能靠貨幣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3-27 10:24:20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近幾個月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低位運行,2月同比漲幅為1.4%,已連續六個月未超過2%。結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下跌及經濟下行壓力,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會陷入通貨緊縮。價格漲幅回落乃至物價下降的確是通貨緊縮的前兆。

  上海證券報發表金融博士後康珂文章表示,通縮會打擊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導致商品滯銷,企業利潤下降,失業增加,進而造成經濟衰退,危害十分嚴重。因此,國人對通縮的憂慮毫不奇怪。但是,我們不能僅憑一組短期的價格數據就判定中國經濟陷入了通縮,而要結合實際國情審慎研判。

  文章稱,實際上當前的通縮預期是國人在經濟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所產生的“貨幣幻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通過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由此導致物價、房價大幅攀升。看來這些年來很多經濟主體已經適應了通貨膨脹帶來的虛假繁榮,因此當貨幣政策慢慢回歸中性,物價恢復正常時就會產生經濟陷入通縮的錯覺。從理論上說,短期的適度通脹能夠刺激經濟發展,然而長期的高通脹會將一國經濟引向崩潰。所以,過量貨幣猶如一杯毒酒,會讓經濟在短期亢奮後陷入長期的衰退之中。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現在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而這些問題是不能通過寬鬆貨幣政策來解決的。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頭,我們得適應經濟新環境,需格外小心警惕經濟患上“貨幣依賴症”。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是市場決定價格。價格波動本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價格高漲刺激生產,只要貨幣總量穩定,當生產出現過剩時,價格必然回落。價格漲落的過程,就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在經濟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如果價格持續全面上漲或下跌,背後一定有貨幣因素在推動。因而,無論是通脹還是通縮,都會扭曲價格體系,嚴重幹擾市場運行。貨幣主義大師彌爾頓•弗里德曼說過,貨幣政策最重要的功效是“能夠防止貨幣本身成為經濟波動的一個主要根源”。因此,各國政府通常都把穩定物價作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有的發達國家甚至把穩定物價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

  近十年來,中國貨幣政策以寬鬆為主,物價幾乎一路上漲,特別是2008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採取的諸多措施,引發了較強的通脹,國人對通脹的感受十分強烈。美國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在《通貨膨脹的歷史與分析》一書中層精辟地指出,通貨膨脹是“這個世界上的頭號竊賊”。“它不聲不響地從寡婦、孤兒、債券持有者、退休人員、年金受益人、人壽保險受益人手中竊取財富。小偷、搶匪、貪官污吏等所掠走的財富加在一起也比不上通貨膨脹的禍害。” 當然,通脹也為不少資產投機者帶來暴富機會,正如帕爾伯格所言,通脹還是“這個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通貨膨脹對債務人、不動產所有者的贈予超過了所有慈善事業、捐獻、捐贈的總和。”通脹不但擾亂價格信號、稀釋居民消費能力,而且擴大貧富差距,社會危害十分嚴重。近年來居民感受到的主要壓力是通脹,而不是通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