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章湖:台灣藝術本土化與國際化無絕對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11:43  


 
  林章湖認為,從中國歷史文化來看,具有海島文化性格的台灣“本土化”不是劃地自限,或切斷中國大陸文化臍帶關係,所稱台灣文化型態,現在與未來均標示著:以大陸移民歷史文化演進為主導脈絡,並且轉化了“歐美”文化的現代思想精髓的“混血型”台灣文化或藝術。 它的生命力從來不是單一自限,而呈現多元融合的型態。

  林章湖說,當代的台灣藝術發展面向,正如“後現代”現象一般不確定。所涉“本土化”問題,二十多年後的今日看來,雖非撥雲見日,但是,社會意識與藝術風氣卻不斷往前推演,時間拉長使得“本土”意義逐漸獲得沈澱與省悟的機會,已儼然形成一種文化認同論辯,或是主體意識發酵的型態。“第三世界任何國家自身的文化主體價值:藝術性、民族性與地域性仍是根本的不變基準,而外來思潮“國際化”衝擊下,重新審視整個現代化過程得失,探尋外來與內部文化融合的新意義。今日地球村的概念,勿寧視之為文化多元主義時代來臨,與“本土化”鎔鑄文化藝術兼容開創的契機。”

  林章湖認為,“後現代”解構了台灣歷史文化原型的思維模式,其自由多元精神穿透了當代爭議性,產生質變與新生,而逐漸澄明積澱文化主體性的意義。亦即,當前台灣主體藝術思想的衍生,歷經後殖民、後現代等現代化思潮的洗禮,以及內憂外患,生聚教訓的內化結果,形成一種深刻的人文精神能量。這不啻成為當前“現代”、“後現代”水墨藝術語言中的核心價值。或許,解讀“本土化”與“國際化”意義即可作為當代台灣文化主體性之參照判斷。

  林章湖說,即使已是地球村時代,當代仍然沒有絕對的“本土化”或“國際化”的藝術產生,只有文化自覺——藝術家本身不斷創作奮鬥的時代精神。當然,“後現代”多元開放的藝術生態將會隨時調適或修正它文化主體性,或涉及其它政治、人道、環保等不同主題性的社會範疇。

  (中評社報道組:張爽 林艷 王永雪 王秀中 徐夢溪 趙宇鵬 杜川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