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潘錫堂:文化交流締造兩岸雙贏新機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10:00  


 
  至於簡體字,中共政府當局於1956年頒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審定通過“簡化字總表”,減少中文字數目,其宗旨在於加速消除文盲,又兼顧筆劃少、書寫快與學習教率高之優點,全面簡化漢字,稱之為“簡體字”,而將傳統的漢字稱之為“繁體字”。但無論正(繁)體字或簡體字,均各具優點與特色,都與中華傳統文化接軌並體現其深遠之內涵與精華。

  要言之,當今全球有超過3千萬人學習中文,復以大陸13億多的人口,加上台港澳等華人地區,中文已成為地球村的主要文字,益加體現兩岸以民間方式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大辭典”之重要性與必要性。在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華語文大辭典”歷經6年努力,完成10萬餘詞條,千萬餘字,已經於2016年4月正式問世,這是兩岸同心協力攜手為中華文化之深度推廣,開創雙贏之ㄧ個典例。
  
  二、如何化解兩岸書不同文

  馬英九於2010年10月出席“2010文藝雅集暨風華再現”聯合特產時表示,傳承中華文化是他必須達成的使命與責任;他在台北市長任內,首度舉辦“漢字文化節”,熱切推廣、發揚漢字文化,乃是為傳承中華文化,是一種基於文化本位的考量。馬英九也期盼,大陸採納“識正書簡”做法,希望兩岸交流能促使更多人認識正體字。

  眾所周知,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對於漢字文化議題也投入不少心力。如積極推動“漢字文化節”大型活動,舉辦與漢字文相關的文物美術展覽及全球性學術研討會活動,並廣邀兩岸及海外專家學者撰文參加研討,為漢字之回顧與前瞻進行多層次的探討。而目前台灣“中華文化總會”,除了努力申辦將漢字列入“非物質性”世界文化遺產,以及推展種種兩岸漢字文化藝術活動外,也正在結合學術企業界的力量,進行“雲端科技辭典”的編籑工程,相信這個工程的順利實現,對於全球華人來說,都將是莫大的福音。

  然而,海峽兩岸的人民明明是同文同種,同祖先同歷史,僅有一海之隔,如今卻使用著兩套文字系統。經過60多年來各自發展的結果,對於兩岸的青年學子而言,早已形同陌生的文字,實為憾事。書不同文,是目前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上的障礙,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深藏兩岸同胞心中的隱痛。面對此種“書不同文”的窘境,不少專家學者常構思化解之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