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華文化論壇:應培養青年兩岸族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00:06:08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宋淑玉(中評社 束沐攝)
 
  浙江海洋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黃建鋼呼籲應用海洋思維與海洋視角分析台灣問題。他表示,大陸發展“一帶一路”,台灣是繞不過去的,日本非常重視台灣,將其作為海洋戰略的支點,而現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根本沒有台灣的位置。他以日本、美國、英國的海洋文化特征為例,表示封閉性和獨立性是海洋文化特有的,台灣也不例外。他認為,台灣文化的基礎就是海洋文化,與大陸平原文化、江河文化為主流相比,台灣文化多中心,而且是一種容易改變的“淺文化”。

  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濤從兩岸書店發展的角度討論兩岸文化交流,他介紹了兩岸書店發展的脈絡,認為兩岸書店面對市場的考驗有文化融合加快走向趨同的變化。他從兩岸書店的差異分析了文化融合的潛力,他表示,台灣誠品書店的文化氣息深深影響了大陸眾多書店的思路,誠品深植於大陸,更帶來了文化上多樣性的選擇。大陸書店從台灣書店以及誠品書店的發展中獲得了許多的靈感,和本地文化的結合又使書店煥發了新的活力,促進了書店業態的進一步的發展。他指出,要真正做到“兩岸一家人”,首先要在生活習性、文明程度、素質方面要先達到一致水平。

  由於昨日的分論壇有兩篇報告涉及了台灣青年認同的問卷調查,故在自由討論環節中,與會學者之間就調查研究方法論、問卷設計等方面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湖南吉首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王立本認為,台灣意識、本土意識並不等於“台獨意識”,愛鄉愛土是與生俱來的感情,他認為,儘管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識日趨空白,這並不是壞事,反而提供一個重塑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企劃人協會理事長翁林澄分享了他一家人在兩岸四座城市台北、花蓮、北京、上海的生活故事。

  分組討論主持人、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德國洪堡大學政治學博士李毓峰在總結發言時表示,本組討論聚焦於文化層面,和其他組一些天馬行空的討論相比,本組討論的同質性是最高的。他歸納了學者發言中對兩岸文化交流和認同“悲觀論”與“樂觀論”的兩個不同傾向:“悲觀論”認為兩岸因為政治因素、“本土化”與“去中國化”的操作,讓文化認同距離越來越遠,尤其在綠營執政背景下,對台灣青年時代憂心忡忡;“樂觀論”認為年輕一代是“一張白紙”,是一個重塑“兩岸族”的新生代,加之中國文化也到了重新再起的階段,兩岸文化不是可以在新的框架中創新融合。他建議,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而未來可以做的,就是不斷減少悲觀的因素,不斷擴大樂觀的面向。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中華文化的守本與創新”。論壇協辦單位有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承辦單位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