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概念之演變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0:40  


 
  1996年5月民進黨新生代發表“台獨運動的新生代”綱領,對台灣“獨立”運動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在島內推動“從沖突導向”轉向“和解導向”的“新國家”運動。即主張台灣“獨立”是務實的政治主張,台灣“獨立”不是因為台灣人四百年來受到外來政權的壓迫,也不是基於台灣人對中國的仇恨恐懼,不是對過去的反動,而是對未來的展望。台灣“獨立”不一定是以台灣為“國家”的名稱,台灣“獨立”將不再是反對運動,而是“國家”的整體目標。他們認為,凝聚台灣認同的共同基礎,應該是選擇更有普遍性、多元包容、未來導向的台灣共同體驗,例如渡海來台、中國威脅、經濟奇跡等等,才能營造台灣內部的民主團結。主張在“台獨”的基礎上全島各種勢力大團結,槍口對外,一致對付大陸。

  至此,民進黨中的新生代將民進黨成立之初的假想敵由國民黨轉向大陸,並通過島內和解的模式凝聚島內民眾的共識。1998年克林頓公開表達對台灣的“三不”政策時,民進黨發表的聲明中提出朝野應建立共識,尋求一致的“國家”利益基礎,作為面對威脅最大的後盾。陳水扁1998年提出海峽兩岸是“兩個華人國家”,提出“兩岸兩國”,承認相近的文化與血統根源。他在2000年就職典禮上指出:“海峽兩岸人民源自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提到了中國人的智慧,並沒有公開提“台灣人”概念。但在任職後期他曾表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2000年呂秀蓮當選“副總統”後,也指出“如果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人就不是中國人”。當下台灣島內出現的“中國人”、“台灣人”的認同之爭,就是民進黨長期操弄意識形態問題的直接後果。因為民進黨的黨綱是以“台獨建國”為目標。所以無論如何修正,其“台灣人”內涵中充滿的都是“獨立建國”的“台灣民族論”。民進黨不改變其“台獨黨綱”,則民進黨主張的“台灣人”概念內涵就很難脫離“台灣民族主義”的性質。

  國民黨的“台灣人”概念內涵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移到台灣以後以“與中共仍在戰爭狀態”為口實,藉助超越“《中華民國憲法》”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鎮壓反政府活動的《懲治叛亂條例》在台灣維持其代表包括外蒙古在內的全中國疆域的虛構的政府。為了維持這個“法統”,被稱為“萬年國會”的國民黨“中央民意代表”長期不改選,並且實行外省人掌握中央、本省人掌握地方權力的二元政治模式。國民黨政權遷台灣之初,蔣介石一面宣稱“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一面進行白色恐怖的清理左派勢力活動,並對台灣社會的“台灣人”意識持高度警惕態度,對台灣本土語言、文化持壓抑態度。所以國民黨統治前期,雖然外省人指稱1945年台灣光復以前的台灣本地人,會使用“台灣人”,或本省人,但那時的“台灣人”一詞只具有單純地域上的意義,並不包含政治、族群上的內涵。且“台灣人”一詞是口語上使用為多,在政府公開場合很少使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