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推進統一進程需軟硬實力

http://www.CRNTT.com   2018-01-31 00:05:07  


 
  (二)基於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吸引力。從文化角度而言,兩岸同文同種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因素,表明我們具有共同文化基因,這主要靠歷史的記憶或記載來體現。文化的歷史記憶或記載可以喚起人們對彼此具有“文化血緣”的認同,但並不一定能形成現代社會中的文化歸依認同,尤其對於年輕人而言,因此,在兩岸關係的文化認同方面,高舉歷史的旗幟是必要的,但文化的歷史不能完全代表文化的吸引力。根據有關“文化吸引力”或“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文化吸引力的指標或維度大致分為:⑴文化的同質性,即相同民族文化國家數量比,這是表明一種文化的覆蓋面或影響力控價範圍或人口數量;⑵語言的普及性,即一種語言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國家數,這其中暗含著科技和經濟的影響力,因為作為一種教育使用語言,一定與知識獲取以及學生就業需要有關;⑶文化傳播力,具體為“電影出口額比”+“留學生人數比”,這反映了時尚文化以及教育水準或品質的吸引力。顯然,這些指標具有現代時空觀的文化吸引力或軟實力內涵。結合兩岸關係來看,兩岸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文化具有同質性是無需贅言的,語言的普及也是與生俱來的,不論台灣所謂的“國語”或台語(閩南語)都屬於中國的普通話和地方方言,而“同質文化”和“語言普及”都基本屬於“先天性”的元素,真正需要後天努力的是“文化傳播力”。

  “文化傳播力”實際上是既涉及物質性力量如經濟和科學實力等,又涉及體制機制等制度力量的綜合實力的體現。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有競爭性的吸引力或軟實力,是一種文化內涵和科技、教育能力或水準的競爭,它對人的影響或吸引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深刻意義。因此,文化傳播力是爭取人心的最有影響的軟實力。實事求是地講,大陸在過去相當一段時期內,源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限,不論在國際上,還是對於台灣而言,文化傳播力是很有限的。但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陸的文化傳播力也與日俱增,這一變化足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從國際上看,大陸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中文學習在世界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中國的藝術和媒體在世界上以不同的形式講述著中國的故事和發出中國的聲音或觀點,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到大陸來學習科學技術、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經驗。從兩岸關係看,大陸的影視作品尤其是歷史劇已為台灣民眾喜愛觀看,兩岸的文化藝術界的合作早已成為常態,許多著名的台灣藝人在大陸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即便在台灣島內教育資源過剩的情況下,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到大陸就學,據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10823名台灣學生在大陸就讀學位課程。

  文化傳播力是一個國家影響力或吸引力的最高層面,只要台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人願意接受或欣賞大陸的文化作品,願意到大陸來就學和就業,就表明大陸具有文化的吸引力,假以時日就能夠建構兩岸同胞“內心的一家親”情懷,有助於消弭文化的分離感,這是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和堅持的一項戰略性工作任務。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吸引力的建構需要人本、專業和科學的內涵,任何圖解政治的表面文化建設都會事倍功半甚至是事與願違,因此,在增強對台灣文化吸引力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和提煉能夠促使兩岸同胞共鳴的文化元素及文化形式,切忌表面轟轟烈烈的運動式的形式主義。

  五、結語

  總之,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但需要以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隻手作為保障。硬實力與軟實力兩隻手在實踐過程中和政策內涵中需要均衡,需要“有機契合”地發揮作用,任何偏頗都會導致結果的事與願違。從兩岸關係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我們在硬實力建設和運用上是堅持不懈並卓有成效的,但軟實力的建設和運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軟實力的建設和運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也就是新時代下推進祖國統一的重要工作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