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獨分離主義者政治心理根源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18-03-12 00:09:53  


 
  二、“台獨”分離主義者的思想源起

  我們檢視台灣的歷史,便能清楚地得知“台獨”思想的真正源起為何。1895年,台灣同胞曾經面臨被同一個組織體與文明體(大清)拋棄的慘痛經歷。《馬關條約》簽約的消息傳到台灣,“台人驟聞之,若夜午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是時,風雲變色,若無天地,澎湖之水為之不流。”①康有為等人曾在北京親眼看到“台灣舉人垂涕而請命,莫不哀之”。台灣老百姓當時並不打算束手就擒,而是自組民兵,積極準備抗日。1895年5月29日,日軍從台灣北部登陸,正式展開了“乙未戰爭”;這場戰役一直延續了將近半年,日軍才勉強接收了台灣;台灣同胞隨後的武裝抗日行動,則延續了二十年之久。

  一百二十年前,絕大多數的台灣同胞因為不想當亡國奴,選擇了英勇抵抗日本的正規軍。但是清朝覆亡之後,自國民政府以來,沒有誰真正向台灣同胞或是他們的後代,就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一事正式道過歉。台灣島孤懸海外,台灣同胞驚懼再一次被同一個組織體與文明體拋棄的心理始終存在,馬關條約所種下的心結並沒有被打開。台灣同胞在苦等了半個世紀之後,好不容易盼來了光復,對於同屬於一個文明體的新執政者(中國國民黨),本來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中國國民黨所代表的國府,當時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在客觀的局勢下,選擇了或許是當時最合適、卻並不為被治理者(台灣同胞)所歡迎的統治方式,這使得台灣同胞延續了被殖民的感受。在歷經了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傷害之後,有一部分台灣同胞開始認為,既然連同為漢人的統治者(來自大陸的中國國民黨),都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我們,那我們不如就離開他們,自立門戶吧;正是這樣的想法不斷滋長,最終促成了分離主義思想(“台獨”)在台灣的出現。

  三、“台獨”分離主義者的內心世界探索

  (一)中國“倫人”系統內的主體與成員的置換

  對於那些主張“台獨”的分離主義者而言,主張台灣“獨立”首先要過的一關,並不是外力的限制,而是自我內心思想衝突的整合與一致化。因為台灣同胞從各方面來看,都是特別標凖的河洛人(中原人遷至閩南),有著鮮明的中國人的國民性。中國人一向是重視文明體方面的影響更甚於組織體方面的作用,當台灣同胞的文明體仍屬於(中國)大陸時,想要在組織體上脫離(中國)大陸,他們內心所困擾的並不是組織體上的割裂,而是疑惑一旦在組織體上與大陸脫離,台灣同胞歸屬的文明體所必須附麗的地理範圍,是否就會因為發生變化而影響到台灣同胞(中國人)的文明體的純正、完整,與延續?因為不管在組織體上台灣同胞曾經隸屬於大清、日本,或是“中華民國”,這些人更關切的是,千百年來的中國人的“倫人”特性不能變,三綱五常,忠孝節義不能變;因為他們生命存續的很大一部分意義,正是通過“倫人”的特性來展示與延續的。從這個視角來看,尤其能清楚地看出,部分民進黨政客們在台灣強行推動“去中國化”運動的不良用心,以及部分台灣同胞為了爭取生存資源運用的自主性所願意付出的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