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00:01:41  


張弘遠
 
  張弘遠:若台灣在中美之間明確選邊  兩岸問題將愈發難解

  謝謝主持人、各位先進,我簡單談談個人的看法。

  美中貿易戰的出現,是地緣政治延伸後產生的結果。大陸的學者專家一開始定義美中貿易戰,便已認為這就是大國對抗的全面性戰爭,貿易戰衹是一個先兆而已。但相關人士也都瞭解,美中兩個國家都屬於核武器持有國,所以相對而言不太容易會發生熱戰,也使得兩國博奕將會以各種非熱戰的形式進行對抗,比如國際影響力、經濟實力方面的較量,藉由軟實力的對抗來獲得政略目的,而這也就成為兩國實力之爭的真實舞台或場景。我以為,現在中美貿易戰是受到地緣政治與經濟交互影響下的結果,而這並不是從2017、2018年才開始的,早在2011年中國第一艘航母出現後,地緣政經矛盾就已經開始增溫。鑑於前述之因,所以多數人瞭解,中美大國之間並不容易出現航母艦隊對抗的衝突態勢,所以合理的解讀便是:中國航母成軍並不是衝著美國而來,它將用於解決周邊地區、嚇阻鄰近地緣國家的戰略意圖,而對象大概也就是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一系列東海、南海問題的參與者。

  中國需要航空母艦背後的戰略意圖既然是與週邊政經衝突有關,那未來可能的影響又是什麼,對此,若我們將此個案投射至近代歷史,我以為有兩個類似的案例可資參考:第一,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訂“五國海軍公約”的歷史脈絡,當時英、美、法、日、意等五個國家對軍備競賽作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又牽涉到1936年倫敦第二次海軍軍備公約的英法意等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略規劃,這導致德意志帝國在一戰之前為維護地緣戰略優勢而試圖建立有限海軍,最終讓英德兩強陷入衝突,德國為了確保大陸優勢而欲運用有限海軍來對英國海權進行牽制,但反而刺激英國運用外交、軍事等手段對德國進行包圍,這一連串的事件演變非常值得我們反省。

  第二,日美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的建軍發展似乎也因為地緣戰略而延續英德軍備競賽的做法,日本帝國海軍艦隊南進的目的在於維持國家經濟生命線,而背後的動機則是其在東北亞地緣政治和經濟受到擠壓。為什麼當時日本人急著動手?因為亞洲大陸的優勢受到當時中國快速發展的挑戰(國民政府時期的“黃金建設十年”),日本以為若晚一點動手,中國就更難處理,而一旦對中國採取行動,則又將整個東亞帶入戰火,並引發英美介入,最終導致事態擴大而難以收拾。

  今天中國大陸的發展和影響,比當時“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更難以被忽略,而當前中國的國力也達到近代的高峰。所以,當習主席宣佈要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國家發展重點的時候,週邊國家所想的不是祝福中國順利實踐政策目標,而是想著如果中國解決國內社會問題了,國家力量上揚之後,我們該怎麼辦?中國會如何對付我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