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對抗下台灣道路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9-05-22 00:18:48  


中美對抗烈度升高,台灣如何選擇道路?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中華鄭和學會秘書長張明睿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中美對抗下台灣的道路轉化》,作者認為: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地緣槓桿,莫過於“作為戰略資源與工具的台灣牌”。台灣戰略依賴,失去了戰略耐心與定力,也失去了理性判斷。中美衝突,美國目的乃在“抑制中國大陸發展速度維繫美國霸權”,台灣急於“獨立心”態,美國也樂於視台灣為槓桿,禍及台海。一來可以減輕中國大陸在南太平洋島國經營,突破美國第二、三島鏈的戰略防禦設想的壓力;其次,若衝突升高引發戰火,迫使大陸由經濟發展戰略轉向台海戰爭遂行,放棄了和平發展的背景,兩岸将陷於軍事衝突。文章內容如下:
 
  序言

  國際社會是由眾多成員所聚集,成員們也為著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在忙碌著,傳統的“政治地理學”由這個著眼點,把國家視為有機體,二次大戰爆發後,這個學說成為“代罪羔羊”,被認定為偽科學,卻無法抹去“生存與發展”的事實需要。

  “國際社會”與“國內社會”具有不同的政治識別,“無政府狀態”是主要的分野,雖然國際社會成員們,可以創造制度、形成規範,讓彼此相互依賴著,卻也無法有效處理“衝突”問題。“沒有共同權力的地方就沒有法律,而沒有法律的地方就沒有所謂不公正。”沒有“道德”成為無政府狀態的特徵,國際社會成員衹能依靠“自助”的方式“捍衛生存”與“促進發展”。

  “捍衛與促進”是以資源為基礎,無資源難成工具,無工具難以展現力量予以實踐。在國際政治領域,國家力量轉變為國家權力,“生存與發展”則是國家的根本利益,透過權力追求利益極大化成為國家天職。

  二戰後,美國和平轉移了英國的主導權,卸掉日本的經濟競爭能力,贏得冷戰的長期鬥爭,進入了“獨強”地位,“霸權穩定”的思想,解釋著“美國治下的和平”,用中國傳統觀念,“以力服人者霸”,“霸”乃是基於“力”而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