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中評智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

http://www.CRNTT.com   2020-11-01 00:02:04  


 

 
  第二、“治理”之方:此處所謂的“治理”是中國人所說的“治國理政”之意,換言之,把國家統治得很安全,把政治管理得很清明;國家安全是人民生存的基本要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才能有發展,這是歷朝歷代中國的帝王“治國理政”的目標。從生存的角度來看,政府的首要職責就是提供人民“安全”不受任何的威脅,傳統中國是以職業軍人保家衛國,以經濟、文化換取國家的安全;新世紀以來,由於國際間的交流日趨頻繁,對國家內國民生存的安全威脅,就常常來自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如動物界的疾病、全球氣候變遷、重大的生態災難、國際性的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多元文化對民族文化的侵略、非法移民、恐怖主義、信息安全以及目前正在蔓延的各種流行病毒等,被稱為“非傳統安全”的威脅,而且在很大機率上其特徵表現為“突發性重大事故”,於是國家在“生存”方面的能力考驗也日趨複雜、嚴峻,所以習近平提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假如一個政府不能提供國民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自然談不上生活的幸福與否的問題,從世界面臨的變局而言,各國政府的應變能力,就是各國制度治理的有效性的比較。 

  從生活的角度看,一旦生存有了保障,人們就開始追求生活的舒適,傳統中國以農耕為主要生產力,因此相關制度表現在土地制度、租稅制度、勞役制度以及農耕技藝,除最後一項農耕技藝毋需作為,其他的政策責任則全都是政府的責任,傳統在治理祇要均田地,輕徭役、薄稅賦,不違農時則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就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遇有天災,如洪澇瘟疫,政府就有解救舒困之責。近代國家在發展議題上責任更重,政策的影響力更直接,一方面是政策的優劣,另一方面是政策的適應力和持續力;以當今的人類發展經驗來看,如果政策制定是科學的,大致都能促進國家的發展,關鍵是適應力和持續力,有的國家制度下一切作為都會不斷隨著領導人的更替而改變,則發展的結果必受到影響。反之發展的結果一定比較顯著。對人民而言,“治國理政”是政治的本質,也是人類政治生活的唯一理由,其正當性、合法性是更優先的,換言之,“治國理政”的好壞是優先於權力的來源的合法性,這正是現今的西方式民主制度必須重新思考的政治理論性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