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東亞博弈與台海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1-08-08 00:02:11  


 
  2007年初,陳水扁又提出“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7月,台灣“公投審議委員會”通過了“入聯公投”案。隨後民進黨發起“公投護台灣、加入聯合國”大遊行,陳水扁親自參加。2008年2月,民進黨當局決定,“入聯公投”、“返聯公投”與“總統”選舉合併舉行。大陸國台辦發表聲明,“陳水扁當局執意舉辦‘入聯公投’,是謀求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走向‘台灣法理獨立’的重要步驟,是變相的‘台獨公投’。”⑦美國也對民進黨當局密集施壓,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表示,“我們認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進行‘公投’是一項挑釁性的政策,將不必要地增加台海地區緊張局勢,而且也不會給台灣民眾在國際舞台上帶來實際的利益。”⑧時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甚至帶著小布什總統的授權書,與國務院台灣事務負責人史伯明(Douglas Spelman)等人赴台施壓,並公開批評陳水扁“走後門”。⑨

  可以看到2000-2008這一時期,台海格局出現了一種微妙的局面,即中美“聯合壓獨”,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雖然學界對於中美共同“管控”台海存在不同的聲音,但事實就是中美在共同利益面前達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一時期台海格局的主要特點是中美“聯合壓獨”,但是雙方的出發點卻有著顯著區別,中國是從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的角度出發反對台當局的“台獨”活動;而美國卻是從維護自身在台海的利益出發,有限度地“施壓”民進黨當局。中美雖然在事實上形成了“聯合壓獨”的合作局面,但並不意味著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消失或者減少,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疑慮也沒有降低。美國“以台制華”的戰略不會因為台海局勢的變化而改變,不會影響到台灣作為美國“棋子”的作用。在陳水扁執政時期,美國對台軍售17次,數額達到110.17億美元,年均13.8億美元。美國的台海戰略是維持現狀,既不希望兩岸走得太近,也不希望兩岸關係太壞,其實質就是控制或者緩和兩岸危機,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危機。⑩

  2.美國強化“以台制華”(2008-至今)

  2008年台灣實現了第二次政黨輪替,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上台,兩岸關係出現積極向好的局面。然而,美國對華的戰略思維卻沒有因為台海局勢的緩和而改變,在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下,中美在陳水扁執政時期“聯合壓獨”的默契消失。奧巴馬時期美國深陷國際金融危機,出現相對衰退,而中國經濟的表現依然強勢。據統計,中國在奧巴馬任期內的GDP年均增長率達到8.2%,而同期美國的GDP年均增長率袛有1.52%,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2016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60%左右,構成了權力轉移的門檻。⑪隨著中美實力的接近,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逐漸開始由合作向對抗轉變,中美關係出現“螺旋式下降”,即不是直線式的迅速下降,而是有曲折和反復的“螺旋式下降”,雙方絕大部分時間是合作關係,但是合作的程度逐漸降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