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杜紫軍:台灣能源政策已無法撐起經濟規模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00:03:47  


杜紫軍。(中評社 方敬為攝)
 
 杜紫軍指出,也就是說,台灣企業未來在台灣生產除了要繳納碳稅給政府外,到歐洲還要再補繳碳邊境費用,這對企業來說,如果它的產品附加價值不夠,或者毛利潤不高,跟其他國家產品的競爭力必然下滑,例如韓國的產業結構與台灣相仿,過去常被台灣企業視為競爭對手,但韓國卻仍有40%的核電比例,韓國的電力碳排係數低,未來韓企所要繳納的碳稅費率自然較少,這在起跑點上就領先台企,將造成台灣企業的龐大壓力。

  台灣高昂的碳稅可徵是否有產業外移的風險?杜紫軍說,不能排除,當然這方面企業會自行斟酌,根據各家產業別的特性,例如能源密集度的高低、附加價值的高低來決定,如果企業待在台灣沒有競爭力,那勢必得去尋找更有競爭力的地方。

  談到產業外移風險,杜紫軍也提到台灣能源缺乏問題也是一大隱憂,他說,近期幾次停電的情況顯示出,民進黨政府對於台灣整體用電成長是低估的,所以“經濟部”現在也承認分母變大,代表蔡政府原來確實低估經濟成長所增加的電力需求,這會使得將來供電會有不足的情況,特別是明年開始,3個核電機組陸續逐年除役,有9.6%的核能發電缺口,整體供電恐怕更吃緊,產業能否持續留在台灣發展,將因此投下變數。

  杜紫軍說,當然民進黨政府現在承諾會給企業足夠的用電,但是會搭配其他措施,比如說“需量反應”,利用改變用電需求,來使供電足以滿足用電。也就是當電力不充足時,有些產業需要配合短期間停產,這會造成非連續性生產的事業,它的生產總時數會比過去要艱辛,因為必須要成就半導體、石化等需要連續性生產的產業,這樣不健全的工商環境,都可能影響企業界留在台灣發展的意願。

  此外,杜紫軍提到,台灣火力能源占比高達八成還有另一隱憂,也就是煤炭及天然氣等發電原物料都仰賴進口,而這些原物料的供給、價格都易受到國際情勢波動,近來俄烏戰爭就導致油氣價格高漲,反映到發電成本上,電價勢必也得上漲,加上這些能源媒介無法自給自足,一旦原物料供應出現問題,發電就會有出現缺口,台灣的能源政策已面臨著無法撐起經濟規模的窘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