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深度:鐘飛騰析中日與大國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6:49  


 
  談中日關係前景更需強調事在人為

  中評社:在去年的“北京—東京論壇”以及今年的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談及中日關係時反覆強調“初心”二字。如何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

  鐘飛騰: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初心”二字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主要用於黨史教育學習和治國理政之需,提醒黨員幹部,不要忘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王毅國務委員將“初心”二字用於中日關係,一方面表明王毅外長對中日關係寄予厚望,考慮到王外長曾擔任駐日大使,對日本非常了解,這種厚望更主要的是對建交之初的中日關係的一種懷念,提醒日本中日關係曾有的高度。

  儘管20世紀70年代中日關係正常化有更大的國際政治博弈背景,但也與中日老一輩致力於中日友好的努力有關係。當時中日交好有深厚的民間基礎,因而在上世紀80年代迎來中日關係大發展的一個階段,中國領導人說了“中日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目前看來,雖然新冠疫情前的幾年每年有數百萬中國人到日本去,但中日友好的民間基礎卻不如以往牢固。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表達了對中日建交時雙方立下的志向的敬意。在那樣一個困難時期,老一輩的政治家以博大的胸懷、廣闊的視野和尊重人民需求的情懷,為中日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建交時,中日聯合聲明將“不稱霸”寫入了文件中,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也就是說,中日兩國均反對在亞洲稱霸,同時兩國自己也不稱霸。但是為什麼當時日本可以相信中國不稱霸,而現在不願意相信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粗淺的原因或許在於,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比較貧弱,日本更擔心的是蘇聯的威脅。現在,在日本眼中,中國已經是比70年代的蘇聯還要強大的國家。這是一個有解釋力的說法。不過,如果單論強大,歷史上的中國與周邊鄰國的實力差距更大,但不少日本知識界人士卻懷念唐朝時期的中日關係。因此,用實力差距不能說明中日之間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為此,需從根源上認識中日關係為什麼好起來,又為什麼不能一直好下去。從這個角度觀察,那麼王毅部長說的“初心”二字就很有深意了。

  在看待中日關係發展前景時,需要更加強調事在人為,強調準確、全面地認識中國的國情和領導體制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重複進攻性現實主義所認定的“實力決定一切”的邏輯。後者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提出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他認為中國崛起難以是和平的,決定國家安全關係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變量是實力,其他因素均不重要。

  但是,國家間關係除了物質利益之外,也有很多非物質的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日本有些人認為“中國不宣傳中日建交後日本在幫助中國現代化方面發揮的作用”。事實上,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日時對此做了充分肯定,並且再度強調中日兩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後來中日關係因日本魯莽“購島”而陷入重大危機,兩國關係大幅度下降。不過,中日關係依然還有韌性,安倍首相於2018年訪華,恢復了中斷8年之久的高層政治互訪,雙方重申了中日友好和平條約中兩國世代友好、不相互威脅的莊嚴承諾。這個承諾是非物質性的,但是對中日都很重要,兩國都不能忘記。在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中,日本也繼續強調“發展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