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如何規避“被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22-08-28 00:03:25  


 
  然而,台灣民眾同時也認為在美中愈來愈激烈的競爭之下,台灣應該採取均衡對外立場及戰略,認為選擇“應與中美保持一樣的關係”比例最高(46.7%),其次是“親美,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31.1%),選擇“親中,但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的比例僅6.4%。⑯顯然台灣民眾對外戰略取向,是“既親中也親美”大於“親美”或“親中”取向。此亦證明民進黨當局所採取“聯美抗中”路線並非台灣社會主流,而“友美和中”均衡戰略方為主流。

  伍、結論

  從戰略選擇來說,烏克蘭由“親俄”轉向“親歐”、“親美”路線,其付出代價非常巨大。面對俄烏戰爭慘痛結果,我們不得不佩服前述兩位大師級國際政治學者季辛吉、約翰·米爾斯海默前瞻觀點,其中季辛吉曾任美國國務卿及國家安全顧問,更是十分熟悉國際政治現實。俄烏戰爭爆發,美國因霸權地位下降而造成心理殞落,欲維持全球超級強權地位,不僅要“以烏制俄”,也要“以台制中”。俄烏爆發戰爭,形式上雖與烏克蘭由“親俄”轉向“親美”路線有關;實質是美國以北約東擴為誘餌,通過“以烏抗俄”、“以烏制俄”及“以烏耗俄”策略,誘導俄羅斯因認知國家安全深受威脅性,主動出手攻擊烏克蘭。

  俄羅斯在國家安全受威脅認知下,貿然發動一場戰爭,實則兩敗俱傷。最終引發“骨牌效應”,惡化傳統俄烏關係及斯拉夫民族主義情感、激化雙方敵對與仇恨;延伸刺激芬蘭及瑞典改變原“中立化”立場;復因全球經濟制裁及金融封鎖猶如排山倒海而來,惡化俄國經濟力及軍事力,降低俄國國力傷及其國家形象、國際聲譽。無疑地,這造成俄烏此“一族兩國”在民族主義上加深裂痕,而讓俄烏、歐洲與俄相互箝制,藉機削弱俄羅斯國力,此為美國控制整個歐洲的霸權作為。

  同樣的戰略思維邏輯,也可類推適用在東亞地區,台灣成為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及安全布局設計下的“下一個烏克蘭”。民進黨當局應警惕,一旦當台灣介入中美戰略博弈,鑲嵌至所謂印太戰略架構成為美國遏制大陸的“馬前卒”,反使台灣被綁架在印太戰略戰車上,如此台灣不是遠離戰爭暴風圈,而是在“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下,讓台自身深深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甚至若是台灣意圖操弄中美大國關係矛盾及衝突,也可能讓台灣安全陷入更危險境地。

  中美兩大國唯有交流及合作、對話協商,建構新型大國合作夥伴關係,各自善盡文明大國責任,始利於全球秩序穩定及文明發展。中美關係應妥善建構合作與競爭機制,遵循文明國家規範,始能避免大國衝突對全球秩序造成極端破壞。儘管美國拜登總統基於台灣安全維護,宣稱反對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懾;同時,美國也一向表達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承諾,以緩解大陸疑慮及不安。

  準此以觀,中美兩大國在互動過程中,若能找到彼此國家利益最大均衡點,不僅能跳脫“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一戰,大陸也能在“反獨促統”、“融合漸統”對台政策過程中,真正完成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之願景。從民族主義立場、地緣經濟及政治需要來說,台灣應積極主動尋求兩岸關係緩和及正常化發展。唯有中美關係互動良好,也方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台灣對外戰略應從“聯美抗中”失衡思維,轉向“友美和中”均衡戰略,方是遠離戰爭災難之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