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青年國家認同的挑戰及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22-11-08 00:10:08  


 
  (一)認為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受李登輝、陳水扁時期所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台灣青年的對於國家基本知識的認知以及國家認同都發生了錯亂。在對國家基本知識的認知上,台灣青年一般認為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應當是“平等”的關係,即“你是國家,我也是國家”。〔2〕有些台灣青年雖然認同“九二共識”,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潛意識中仍認為兩岸“不屬於同一個國家”。比如,在言談中會不自覺地將離開台灣說成“出國”。台灣指標民調在2013年所做的民調顯示,76.2%的青年人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在國家認同上,認同台灣成為主流,認同中國成為可以選擇乃至否定的選項。《聯合報》2016年所做的調查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為73%,而各世代中以20—29歲年輕族群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最高(85%)。〔3〕《天下雜誌》2020年所做的民調也顯示,20到29歲的年輕人逾八成自認是“台灣人”(82.4%),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為4.6%,認為“兩者都是”的比率為12.4%,為自認是“台灣人”比率最高的群體。〔4〕台灣青少年的國家認同狀況也不容樂觀。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委托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的首次針對青少年的“國家認同”調查發現,有78.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遠高於自認是“中國人”(0.8%)與“兩者皆是”(20.1%)的選項。〔5〕此外,在統“獨”立場上,台灣青年也是傾向“台灣獨立”比率最高的群體。有58.1%的台灣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但主張“維持現狀”的20-29歲的年輕人僅有29.2%,傾向“台灣獨立”的比率卻接近六成(包括主張“‘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的49.4%與主張“無論大陸如何,‘台灣儘快獨立’”的9.1%)。〔6〕

  (二)失業率高,薪資停滯甚至出現倒退,具有很強的“相對剝奪感”

  近年來,由於台灣經濟低迷、產業外移、傳統產業衰退,台灣青年陷入高失業率、低薪資、學歷貶值、學非所用的就業困境。在失業率方面,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青年失業率在2001年突破8%,之後一路攀升。全球金融海嘯時衝至高峰的14%,2013年也達到12%以上,是台灣全體民眾失業率的3.2倍。“行政院勞動部”公布的2018年青年(15-29歲)就業狀況顯示,2018年全體民眾失業率約為3.71%,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4.14%降低,不過青年失業率高達8.47%,超過10年前的8.34%,也遠高於全體民眾失業率的3.71%。“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年最新統計也顯示,15歲到29歲青年的失業率達8.3%,是台灣全體民眾失業率的兩倍多。雖然不同部門所統計的失業率在具體數值上有所差異,但都可以看出台灣青年失業率遠高於台灣全體民眾失業率,是台灣社會失業率最高的群體。在薪資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致使島內經濟形勢惡化,受此影響,2013年時島內實質平均月薪倒退到1997年水平。有數據顯示,2016年台灣的人均月薪為48790新台幣,在扣除物價指數後的實質平均月薪僅為46422新台幣,甚至低於2000年的同期工資水平。工作經驗不足的青年群體更是職場中的弱勢群體,有調查發現21-30歲台灣青年的平均月薪僅為26614新台幣,有95%的台灣青年不滿意目前職場生態,其中最不滿意之處便是“薪資太低”。〔7〕總體而言,台灣青年可以說是島內社會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群體,成為擔憂未來“職涯茫茫”的“悶世代”。這也使得台灣青年具有很強的“相對剝奪感”,這也是他們頻頻參與社會運動發洩不滿的重要動力。〔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