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會專訪:凌俊傑談大灣區加速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3-03-04 00:04:40  


凌俊傑(來源:受訪者提供)
 
  中評社記者:香港電子商務發展相對比較遲緩,但我們注意到,您很早就開始關注香港電商的發展並創辦了士多網購平台。通過您過去幾年的實踐經歷來看,您認為,香港應該如何突破既有瓶頸推動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凌俊傑:香港有香港的優勢,在人機交互、迭代速度、UI設計、功能創意、政府審批等方面,香港的效率處於世界前列,而且廣東話、英語、普通話的教育體系給香港的市場打造了天然的護城河,港資公司去拓展海外市場很容易,外國資本如果想攻占香港本地市場卻有一定的壁壘。

  但是香港也有自己的短板,核心問題是電商業產業鏈很長,700多萬人的市場規模無法容納一個完整的電商生態,運營商無法攤薄成本,資本方面對獲客成本高企,轉化率低下,不會有投資的意願。祗有將香港和灣區的無形壁壘充分打通,充分融合,取長補短,把市場規模香港的700萬人口變成灣區的8000萬人口,才有可能將香港的優勢發揮出來,吸引資本,然後才能談下一步的發展問題。在具體的運營層面也有很多香港特有的問題,一是倉儲,二是物流,三是智能化。四是來自傳統業態的競爭。這四個方面既是獨立問題,又是很難拆解的整體,立體地限制了香港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倉儲物流方面,香港本身就有租金昂貴,地狹人稠的先天制約,而且現在集約化程度不夠,倉庫如果能集中起來,共享一部分的人員和基建,成本會下降很多。但倉儲物流成本還有一大塊是人,其中涉及很多的體力勞動,體力勞動人手短缺是廣泛存在於香港各個行業的。地盤工、扎鐵工常年拿很高的人工,但是人手仍然不足。是不是要在人才政策上做調整,怎麼平衡勞工輸入和本地市場,需要香港特區政府做通盤考慮。

  我自己去考察過國內最大可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家電商的倉庫,他們號稱“亞洲第一倉”,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程度很高。類似的模式香港也有公司在用,但以我做士多的經驗,一是電商的領域不同,所打包的貨品不同,如果尺寸、密度等等標準化程度不高,比如又有奶粉又有飲料又有衣櫃,量又不大,那自動化的效率反而會比人工低下,先天決定了2C面對零售客戶,自動化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又回到了我們已開始講的市場規模問題。

  再說深入一點,香港本地無論是編程、還是管理,人才還是不夠的,比如說士多的WMS,倉庫運營系統,跟TMS,配送管理系統,就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想用第三方的軟件也可以,但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因為每一個電商的運營模式都不一樣。所以只要面對零售客戶,就一定要研發自己的系統,自己的運營模式,細致到怎樣揀貨、送貨、選擇路線、分派送貨車送貨員等等,學問很大。我旗下的企業其實是經歷了很多年的沉澱,學習,才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運營模式。這些經驗如果只運用在香港一是邊際成本太高,二是有一些大材小用。但如果能夠打通整個灣區市場,那可能就能碰撞出新的引領時代的火花。但也有現實困難,因為內地和香港的生活習慣、品牌認知等等還是完全不一樣的,還需要香港公司自己努力。

  還有一個層面很多時候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香港的發達程度。香港是一個已開發面積祗有土地面積的23%多一點,但是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很多大型的企業,連鎖零售商已經在這裡面對面競爭了很多年,可以說香港人對零售的要求被這些商家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消費者本身也對這些商家有相當的接受程度,現在要從零開始去搶市場是非常難的。內地的電子商務、物流能夠大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子支付的發達,但由於香港很早就有成熟的信用卡系統和八達通這樣的支付方式,導致電子支付發展得慢,也對電商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八達通給電商的啟示就是第一要技術上足夠先進,第二要符合當地人的習慣。八達通看上去是一種不聯網的實體支付工具,似乎技術上並不先進,但實際上特別適合香港快節奏,不愛排隊,即拍即走,注重隱私的生活習慣,這也是我們電商從業者需要好好思考學習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