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閩台高等教育融合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9-22 00:00:56  


 
  良好的社會經濟和涉台生態是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有力保障。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前景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緊密聯繫,其中,人口和經濟是最重要的社會基礎。新世紀以來,閩台兩地人口變化呈現出不一樣的趨勢,台灣人口“少子化”問題繼續加劇,福建人口“少子化”現象逐漸緩解。從經濟條件來看,福建的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台灣地區,閩台兩地的人均GDP差距逐漸縮小。⑨從產業發展來看,閩台兩地都在積極推動產業的迭代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支柱產業與高新技術的結合。福建目前聚焦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同時大力推動生物醫藥和物聯網等產業發展。台灣的重點產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如IC設計業、人工智慧應用服務產業、智慧水務產業、金融業等方面。閩台兩地的產業升級對強化閩台高等教育科技創新、產教融合和高端人才的聯合培養提出迫切需求,反過來也為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支持和勞動力市場保障。此外,近年來,福建在已有堅實的對台工作基礎上,根據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對台工作新理念,全力推進閩台交流合作政策和制度的創新,為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涉台“生態土壤”。

  閩台高等教育的現實差異和差距是推動兩地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閩台兩地同根同源的教育文化、相通的教育話語體系是得天獨厚的優勢,閩台高等教育在規模與生源、資源與結構、質量與社會貢獻、對外開放等存在的差異和差距,則是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深層動力。與台灣相比,福建高校辦學層次較低,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所占比例偏高;福建省的核心城市如福州、廈門和泉州等地的高等教育競爭力待提升,辦學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單一;閩西和閩東地區的高等教育較為薄弱,高等教育區域不均衡發展問題較為明顯;福建的高校師資學歷層次、正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和學生生均經費投入等均有較大提升空間;福建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及高校在科技創新、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尚待加強。這些差異和差距決定了吸納型發展是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義所在,通過融合發展吸引台灣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扎根福建,力促福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但是,我們也清楚看到,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致使當前的融合發展帶有明顯的單向性、複雜性和敏感性特徵。阻礙力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民進黨當局推動兩岸高等教育脫鈎斷鏈的意圖明顯。2016年以來,台灣當局通過“法規”修訂、事件說明、通知公告和內部公文等手段,限制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據筆者最新整理統計,相關限制性措施涉及兩岸學術和科研合作、師生交流、教師互聘互訪、在台陸生求學權益保障、大陸高校招收台生、兩岸校際合作協議、台生來陸就業創業和台胞來陸中介服務等方面。參與研擬或執行這些限制性政策的單位包括台灣當局的立法部門、行政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衛生福利部門、經濟主管部門、勞動主管部門、交通主管部門、陸委會和“移民署”等。主張積極推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台灣統派人士、社團、高校及部分社會有識之士成為台灣當局打壓的對象。台灣當局實施的限制性措施弱化了台灣支持兩岸交流的社會力量,導致兩岸青年大學生更加疏離,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受到制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