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永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09-03-23 07:16:33  


 
  無論歐洲也好,美國也好,都無法單獨解決這場危機,所以他們都在爭取中國。那麼,中國是不是就簡單地在美國和歐洲之間作選擇呢?我個人覺得,這種單一選擇太簡單。從實際政策層面來看,中國可能會選擇美國,因為從戰略上考量,中美兩國的經濟依賴度非常高。但從長遠來看,無論光選擇美國,或者光選擇歐洲,都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因為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性,中國當然應該幫助美國,這也是符合中國當前的經濟利益的,但如果一味幫助美國恢復它的經濟地位,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應該同時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做一個平衡,不能對歐洲毫不理會。最近溫家寶訪問歐洲一些國家,表明中國認識到這一點。 

  我認為一直以來,中國對歐洲強調得不够。這有多種原因:中國和歐洲基本上沒有地緣政治的關係,沒有國家安全上的問題,中國與歐洲的主要關係是經貿關係。但是,實際上正是因為沒有國家安全問題,沒有地緣政治上的關係,歐洲一些經濟體反而更有可能對中國開放,要比美國開放。從中國的長遠利益來看,要將歐洲考慮進來,歐元作為對美元制衡的基礎貨幣非常重要。就像冷戰期間,中國、美國和蘇聯三者,在經濟上形成一個平衡。當然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情況和冷戰時期有很大的差別。但道理還是一樣。如果中國過於依賴美國,國際空間會遠遠小於中國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做一個平衡。後者的國際空間反而更大,也比較符合自己的利益。 

  不要高估中國在經濟危機中的機會 

  現在看來,中國有兩種傾向性。一種意見是孤立主義的思想,比如一些官員稱“中國根本沒有發生金融危機”,認為金融危機是美國的事,和我們無關。一種是非常驕傲自大,有人說美國現在不行了,只有中國才能救美國了。國內關於要趁機到華爾街去抄底的議論也不少。看來國內過高估計自己實力的人還是有不少。其實,美國經濟的基礎面並沒怎麼壞。 

  我認為這兩種看法都非常有問題。孤立主義是走不通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一半的經濟體都是外向型,中國的一只腳已經揣到美國和西方的經濟體裡面去了,很難拔出來。因此,中國很難對西方的危機置身事外。就是說,中國要和西方共同應對危機。後者是對自己的實力過於高估,即使中國想去華爾街抄底,美國也不會讓你去。任何政府都會有地緣政治以及國家安全的考量,所以任何經濟問題都有可能轉化成政治問題。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因為需要中國的外匯而放棄自己的國家利益。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美國要求中國購買的是美國政府(即美國的國債),而非美國製造(即美國的技術)。

  中國要和西方合作來應對危機,但過於強調出口可能解決不了問題。中國要從建設內需社會為起點,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從這個方面來說,政府應當集中在社會改革,通過社會改革來建設社會制度,例如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教育和環保等。這些都是內需社會的基礎社會制度。這次危機實際上已經提供了社會制度建設的好機會。中國現在有那麼多的外匯,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都是在經濟高速發展多年後建立起來的。中國自1992年後經濟高速發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旦經濟走下坡路,國家更會缺乏資金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