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企不惜代價撤資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12:00:42  


成都的伊藤洋華堂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此間光明網-光明觀察日前登載邱林文章“日企不惜代價撤資說明什麼?”,全文如下: 

  受金融危機影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考慮退出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講授撤資訣竅的研討會也相繼舉行。據報道,在中國,由律師事務所和經營顧問等介紹撤資和解雇手續的研討會從2月前後開始舉行。一名向日企提供咨詢服務的注册會計師表示,前來咨詢撤資事宜的日企數量比金融危機前增加了近一倍。(4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 

  據了解,日本企業約有2萬家在我國發展。近年來,大量日本企業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企業進入我國,一大批中日合資企業的產品更是涉足我國的各個消費領域,服裝、食品、化妝品、電子產品、汽車工業等等,日本產品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佳能、豐田、尼桑、本田等一大批品牌在我國可謂婦孺皆知。

  實際上,2008年以來,東芝公司等日本企業在全球都出現嚴重虧損,但在我國市場則大發其財。例如東芝不是對我國市場不感興趣了,相反,東芝對我國市場的追逐正在變本加厲。自2001年以來,對華投資的重心也開始轉移,由降低生產成本上升到擴大在華銷售。東芝表示,未來幾年將在我國增加投資約10億美元,使其在華總投資額達到20億美元,投資範圍涵蓋筆記本、手機、半導體、家電等各個領域。

  人們不禁要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日企還要從我國撤資呢?有的人認為,是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兩稅”合一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造成日企撤離。然而,這只說對了一半。更為重要的是,2008年以來,日本經濟出現嚴重衰退,其幅度已超過歐美等主要西方國家,列經濟衰退榜首,許多企業的母公司紛紛參與政府號召的自我救贖行動,要麼減少國外子公司投資、要麼將其撤回本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