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馬政府周年成效大

http://www.CRNTT.com   2009-04-22 00:12:10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
  中評社台北4月22日電(記者 鄒巧韻)在馬政府執政即將屆滿周之際,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專家學者,昨天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馬政府執政周年:回顧與展望”論壇。

  論壇由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主持;評論員有台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亞太和平基金會副執行長陳一新,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劉大年,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召集人蕭全政。

  蕭全政說,從民調上來看,馬政府的支持度初期由盛轉衰,經歷適應期後,目前已從谷底翻升。在內政層面,馬政府花費很大力氣建立“全民總統”印象,在統獨、藍綠對立問題上,致力於族群融合,把重心放在拚經濟上。但在馬政府執政周年之際,民進黨主辦的517遊行場面必定相當激烈。未來马政府應從制度設計著手,進行司法改革與教育制度調整;行政政策論述,在重要場域的表現要更連貫。

  劉大年說,馬政府在兩岸和解與價值觀重建上,滿意度較高;在拚經濟方面,受到國際情勢影響,表現被打了折扣。許多政策立意良好,但在推動、論述上須更細膩,在運作、執行上要更精進。馬政府的第二年,經濟問題仍是主軸,台灣經濟第二季會慢慢復甦,沒有惡化趨向;民眾對於ECFA的接受度與期待日漸提高,政府也有較好的發揮空間,也要有具體的成果展現。

  針對兩岸關係發展,張五岳說,馬政府上台後,台海兩岸已從過去的形勢險峻的高危期變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期,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正常化;不僅官方、民間交流在質與量上都有重大進展,並且產生結構性變遷――從間接到直接、單向到雙向、局部到全面。未來在既有基礎上,有四點可積極期待:一、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二、兩岸定位相互尊重理解;三、從兩岸革“外交休兵”到國際空間開展;四、建立軍事互信,邁出有效第一步,結束敵對狀態。正面看待兩岸關係,才能產生正面循環。

  包宗和也說,馬政府執政是兩岸交流更加開放的契機,經濟合作延伸了台灣的腹地,“外交”上結束惡鬥、避免資源浪費,在國際上有相當的評價。兩岸應該尋求定位上的突破,大陸要思考如何在一個中國框架下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在“國防”政策和軍事議題上,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雙方演習相互通知或觀摩、金廈建立和平示範區與撤飛彈等議題都可多談。

  陳一新說,馬政府的“活路外交”so far so good,目前巴拉圭、馬拉威、梵蒂岡等國都暫時無風暴;未來兩岸的互動要加強,台灣以漸進的方式參與聯合國的相關組織,遵循先易後難、合乎現實方式,從國際海事、民航、氣象、電訊組織,慢慢成為觀察員,逐步參與IGO國際政府間的組織和會議。“外交”若可正常化、民進黨才沒有反對的藉口。

  趙春山最後用8字“韜光養晦、積極作為”總結,稱讚馬政府在價值體系、制度結構、政策連貫三大方向上拔亂反正,並力促內部族群融合、重建“憲政”運作秩序;在“外交”上,採行活路、務實“外交”,改變台灣形象。未來也期許馬政府朝著提升台灣競爭力而努力。

  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等亦參加論壇。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