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金融股 緣何沾上中資就飛升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8:06:28  


國泰金能否在開放中資入台的機遇中再現輝煌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訊/台灣《今周刊》最新一期登出許秀惠鑽寫的文章“一線瘋西進搶市場,二線等中資換手——台灣金融股勇敢造中國大夢” ,分析台灣股市飆升的深層原因。文章内容如下:
  
          前言

  兩岸開放為十年來波瀾不興,只有泛起幾朵小浪花的台灣金融業,帶來了一股暗潮澎湃的騷動。金融股歷經十年醞釀所蓄積的能量,會不會藉著兩岸開放的閘門一開,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還有幾個指標要觀察…。

  國泰人壽於一九八九年,股價曾創下一九七五元的天價,這是台灣金融股最燦爛的“鑽石年代”;除了國壽,當時至少還有六檔金融股股價超過一千元,表現傲視其他類股。此後,台灣金融股股價,即江河日下,二十年來再也不曾有任何一檔重返千元榮耀。

    幾經利空淬鍊築底/兩岸開放 最大夢想啟動

  這二十年之間,台灣金融產業歷經浮沉、命運多舛,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重創金融產業的利空事件,不論房地產泡沫、東南亞金融海嘯、雙卡風暴、連動債風暴,乃至於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總是在市場對金融股開始有所期待時,利空就無情地出現,給予金融股一次又一次的重擊。

  然而,利空的淬鍊,往往能夠醞釀出最扎實的底部。歷經二十年大底洗禮,金融股在近十年的表現,以股價龍頭國泰金為例,從前身的國壽到轉型金控,這十年股價從未超過兩百元,不到當年的十分之一。

  但如今,兩岸開放為這些年來疲軟的台灣金融業,帶來了一股暗潮澎湃的騷動。金融股歷經至少十年以上的醞釀所蓄積的能量,會不會藉著兩岸開放的閘門一開,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有幾個指標要觀察……。

  首先,隨著門戶大開,大家競相造夢,但有多少業者具備了前進中國大陸市場的實力?誠如兆豐票券董事長曾垂紀說的,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仍有許多業務是處女地,現在去,就是想把過去二十年沒有賺到手的錢賺回來。

  只是,倘若台灣金融機構先天不良,本身資產、資本適足率根本不足,如此就想到汪洋裡試身手,只怕會力有未逮。

  放眼台灣十五家金控中,資本適足率超過一二○%不到一半,超過一三○%僅剩元大金、國票金、富邦金、日盛金、台灣金控五家;而在資本額超過一百億元的銀行中,自有資本超過一○%以上的只有中信銀、兆豐銀、開發銀三家,顯示台灣金融業者的實力“不夠看”。

  若再把去中國大陸投資當地銀行的外資條件搬出來對照,台灣金融業者要在中國大陸市場競爭生存,底子明顯不夠厚實。

  台灣參股中國大陸市場的實力雖然不足,不過,摩根大通金融分析師許世德直接破題點出,未來金融股最夢幻的題材,其實是“中資來參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