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兩岸和平發展 需倍加呵護

http://www.CRNTT.com   2009-07-08 00:16:04  


培養新感情,建立新認同,兩岸在和平發展期需要厚植共同利益。
 
    “和平發展”的內涵與特點

  “和平發展期”是“和平統一期”前的一個長長的歷史過渡期,是培植兩岸新的情感和新的認同的歷史階段,是建立胡錦濤所提倡的“共同開創”、“共同享有”、“共同家園”、“命運共同體”的形成過程,這過程也可以說是兩岸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的過程。

  過去兩岸是在兩個軌道、兩種制度、兩個環境、兩種生活方式上行進,自然沒有共同語言,甚至會產生不同的國家認同與身份認同。但是進入“和平發展期”後,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壓迫下,兩岸大大加快融合力度,迫使兩岸抱團取暖。於是兩岸民間的交流、政黨交流、“兩會”交流、“政府”交流空前熱絡,成為誰也離不開誰,誰也吃不掉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民族認同。這樣的環境下必然會產生一種新的民族主義,形成新的共同利益,新的共同價值,新的文化生態,新的文明秩序,只是這個過程會很長。這就是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指出的“共同締造論”。

  兩岸進入了這全新的歷史階段,但很多人還很不適應,兩岸鬥了六十年,尤其後二十年,總是“台獨”挑釁,我們反擊,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如今忽然不鬥了,說要和平發展了,於是讓一些人不適應,反而無所適從了。有些人看到“惠台”政策不斷出台,而台灣支持“台獨”的比例不降反升,焦慮感叢生,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怕民進黨再度執政“覆水難收”……,對“和平發展期”的戰略意義缺乏應有認識。

  馬英九主政一年,正好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加上被陳水扁糟蹋八年後殘缺不全的島內政經,他的支持率一度大幅下降,光環大為暗淡,藍綠都有不滿之聲。他雖然沒有讓台灣經濟“馬上好起來”,但他明智地讓兩岸關係好起來了,他說兩岸關係不是兩國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它的地位位元階應高過對外關係,這為一個健康的兩岸關係與和平發展鋪平了道路。

  馬英九的表現雖不完全盡人意,但過半民眾認為要重選領導人的話,還是會選擇他。因為民進黨依然沒有改悔與覺醒,仍然只會伶牙俐齒地為反對而反對,民進黨成了陳水扁的人質,沒法轉型。形勢對“台獨”越來越不利,民進黨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出現了極度焦慮,因此支持“台獨”的比例反比民進黨執政期高,我們不要被這些表面現象所迷惑。

  當前是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期” 的第一年,發展趨勢總的來講是健康的,兩岸國共論壇與“兩會”制度化磋商都卓有成效,全面交流、全面合作成了這時代的主旋律,也成了新的兩岸關係的化學催化劑,讓兩岸關係與以往時代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我們又必須清醒認識到兩岸關係基礎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一個大陸遊客在島內的塗鴉,引起了不小蔑視“陸客”的風波;“外省人”范蘭欽的言論風波引起“台獨話語霸權”的圍剿;乃至“毒奶粉事件”引起“去中國化”風潮等等。這足以證明“和平發展期”將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究竟有多長,要看新的認同——即對“一個中國”和以“做一個中國人為榮”認同的形成需要花多少時間而定。

  在這個新的長長的歷史階段,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建立新的認同,培養新的感情,而還不是完成統一。因此這個歷史時期還有許多不屬於統一的內涵,對此我們應概括承受,我們必須正視現實,這是我們必須跨越的歷史階段,任何盲目與急躁都是於事無補的。例如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儘管我們不喜歡,但又必須承認與接受這“和平發展期”中存在的階段;又如美國對台軍售還不會停止,也是這個階段中的必然。這個歷史階段必須擁有雙贏、甚至多贏觀念,這一切將不以人們的喜好而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