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樑柱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00:27:17  


兩岸統合,需要樑柱與框架。
 
  重回問題:“一中三憲”與“兩岸統合”可以化解認同危機 

  認識與理解了上述所提出三個認同問題何以產生的原因所在,下一步就必須找出問題的解答方向。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兩岸超過百年的分隔歷史是一個不能輕忽的因素,但是我們也不必完全悲觀,畢竟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連結,不是百年就可以完全切斷的,兩岸經濟地緣關係,也有助於兩岸進行經濟文化統合。因此,只要處理方向正確,所推出的政策能夠強化兩岸的共同認同,那麼百年分隔不是一個不能克服的障礙。

  其次、在克服操弄政治力方面,在台灣現有的媚俗民主文化下,目前暫時看不出台灣現在有、或可見未來的政治人物與政黨有意願與能力,敢於挑戰現有“台灣主體”論述。因此,北京必須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兩岸如何創造雙贏、兩岸如何共有主體,共用主權建立可運作的框架(a working framework),而不僅是期待台灣領導人或政黨能有甚麼樣的突破性作為。北京要思考如何在論述或行為上將台灣拉回中國,而讓台灣的政治人物沒有操弄台灣主體性的理由與市場。北京要建立一套“中國是兩岸中國人的中國”、“中國主權屬於兩岸全體中國人民”的論述。這也是本人在《一中三憲》(請參考《中國評論》2009年8月號)一文中建議,北京在“一中新三句”之後應該再加上第四句“中國的主權屬於兩岸全體人民,為兩岸全體人民所共有與共用”。而其具體的作法就是推動兩岸在相關領域建立共同體的機制,透過共同體機制的運作,可以減弱未來操弄台獨的空間。 最後、在化解台灣的恐懼方面,必須先瞭解台灣方面不斷強調“尊嚴”與“對等”正是因為台灣對於兩岸大小實力對比差別的恐懼。在台灣已經失去了統一中國的信心,轉到擔心被併吞時,北京的日益強大正好坐實了這樣的恐懼。由於北京迄今不願意正視“中華民國”,台北擔心的是“一國兩制”的解釋權是掌握在北京的手中。北京若能掌握“平等而不對稱”的精髓,承認“中華民國”的“憲法”地位,將台北視為兄弟平等(憲法與“憲法”關係)而非父子從屬(憲法與基本法關係)關係,台灣的恐懼將可從根本上化解;在同意兩岸為憲政平等關係後,北京方面將可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台北依據“憲法”重回“一個中國”的立場。

  大陸朋友在討論兩岸問題時,往往基於禮貌而不便當面質疑的一個問題是,兩岸無論在土地、人口、經濟、政治實力的差別都很大,為何中國大陸要與台灣平起平坐地推動統合。

  如果從現實主義所強調的權力來看,大陸朋友的看法或許沒有錯,但是如果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兩岸關係,那麼兩岸就掉入了以力解決的邏輯,或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不盡然是一個好的結果。畢竟我們在思考兩岸關係時,要的並不僅是一個結果,而應該是個好的結果。

  我們看看歐洲的經驗,荷比盧三個國家較之德法意三個國家小了許多,但是彼此之間都可以平等地啟動歐洲統合,成立共同體。兩岸不是外國關係,而是整個中國內部關係,是兄弟關係,應該更沒有理由不平等相待。

  其實大陸朋友可以換個角度來想,不是台灣太小,而是大陸太大。除了極少數幾個國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與中國大陸相比都是小國。台灣有2300多萬人口,放在歐洲也可以排入第七大。另外,在兩岸的對比上,也不盡然台灣在每一點均不如大陸。兩岸如果是兄弟關係,其實不必計較這麼多,兩岸能夠擺脫分離陰影,經由統合推動統一才是最重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