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文化共同體 台灣可藉此擺脫孤立

http://www.CRNTT.com   2009-11-23 00:08:13  


推廣中華文化,已是兩岸共識。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為“兩岸文化共同體”——“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催生》。作者認為:“某種文化復興運動對這個時代兩岸的中國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而言,都是特別具有時代意義的。台灣必須藉此以擺脫掉孤立的狀態,借助中華文化的再度復興,以重新回到中國,並憑藉中國而走向世界;大陸也必須借助中華文化的復興,以找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真正崛起為世界的穩定領導力量,並成為海外多少中華兒女真正歸心所在。”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統合學會的成立,乃是有鑑於兩岸經過了長久的隔絕,雖然這一年來快速地邁向和解,但因為此一和解多數仍只是在經濟等的物質層面,而在認同等等政治、社會、文化、心理層面,兩岸其實仍在分的格局與趨勢之中,是以我們覺得此一“和”的局面並不必然導致兩岸“合”的結果,甚至從趨勢上來看,它更有導向“和平分裂”的可能,換言之,兩岸若沒有更多的作為來改變此一趨勢,則目前的和解仍然可能釀成未來的危機。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來推動一些可以促進“合”的工作。

  兩岸統合的推動,消極上固然是意在防止兩岸從目前的和解局面逆退回去,但更積極的面向,則是著眼於由於兩岸長久的隔絕,彼此的陌生感不太可能只憑藉目前的交流方式,也就是握握手,聊聊天,作作生意等等,就可以化解,它有賴於某些更制度性的方式,才真有可能讓彼此完全在不同背景中成長的社會,逐漸融合在一起。因此,我們想要推動所謂的統合,乃不同於平常中文所謂的整合,我們所說的統合,乃特指是通過某種制度上的安排,以藉制度性的推動力,來創造彼此合作互動的新模式之謂。

  這樣的概念,當然是參考了某些歐洲統合的經驗。我們認為歐盟的形成背景雖然和兩岸問題非常不同,但它所創造的成員互動模式卻極可寶貴,正是通過他們所發明的共同體模式,而讓許多根本是世仇的成員,可以在某種新創的體制中逐漸化解敵意,並促成了雙方的發展。我們覺得,唯有通過類似的方式,才能真正“內化”地讓兩岸“趨同化異,共創雙贏”。而本文正是想根據這樣的方向,來提出一個我認為政治敏感性沒那麼高,但又切合兩岸現勢與未來融合之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條件就可能做到的構想。

  張亞中教授曾在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一文中(《中國評論》,2009年4月號),提出追求兩岸統合的七個夢想,其中第一個就是“文化統合”。本文即從“文化統合”著手,由“文化共同體”的層面切入,來談談兩岸共組“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