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訪瓦罕走廊 神秘的中阿邊界線

http://www.CRNTT.com   2010-01-05 14:59:46  


 
  事實上,也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到10月這麼短短的3個月時間裡,越野性能良好的車輛才能勉強開到瓦罕走廊距中阿、中巴邊界六七公里的中方一側。中方境內的瓦罕走廊東段幾乎全都屬於南疆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排依克邊防派出所的轄區。派出所教導員譚鵬飛少校指著西偏南方向的群山說,我們知道興都庫什山區裡隱藏著一些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武裝和暴力分子,所以瓦罕走廊的邊防確實面臨挑戰。據他介紹,中國和阿富汗交界處幾乎都在海拔5000米上下,是世界上最高的邊界線之一,中阿邊界上每個出入境山口的路都非常難走,每個通道也都有解放軍的邊防部隊日夜把守著,而且即便能從哪個山口偷偷入境,最後還是只能歸到一條路上,靠巡邏和哨卡完全可以堵截得住。塔縣公安邊防大隊的副大隊長阿不都熱合曼中校說,因為周邊戰亂和動蕩造成的特殊安全威脅,塔縣境內的瓦罕走廊一直是邊防非開放區。目前,邊防武警和邊防部隊在這裡戍邊的任務就是要截斷瓦罕走廊,絕不讓恐怖主義等三股勢力和槍支、毒品這些動亂、暴力和罪惡因素從邊界流入。

  解放軍邊防官兵、邊防武警和警惕性極高的當地各族民眾把瓦罕走廊守得異常嚴密,近20年來越界進入中國境內的事情一次都沒有發生過,倒是有疆內的三股勢力分子企圖從瓦罕走廊逃出國境被抓獲的事情。新疆社會科學院的潘志平所長說,中國在瓦罕走廊嚴守邊界,堅決堵住恐怖主義等三股勢力向中國境內滲透轉移,這本身就是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打擊恐怖主義行動的大力支持和貢獻。

  20公里內只有一戶人家

  跟隨阿裡甫所長,《環球時報》記者在寂靜得只能聽見自己腳步聲回響的清冷山谷裡走了一段山路,來到了柯爾克孜族牧民阿卜杜熱合曼和托乎提吾力兄弟倆的家。如果不是阿裡甫所長介紹,記者還真不敢相信,兄弟倆這個由幾間土坯房構成的家竟是前後將近20公里內唯一的住家,排依克邊防派出所2500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定居的人家只有78戶共305人,也就是說瓦罕走廊裡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個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戶人家,而且定居的全都是柯爾克孜族人。阿裡甫說,冬天這裡人煙稀少,夏天的3個多月要好些,因為瓦罕走廊是塔縣好幾個鄉的夏季牧場,到時候還會有1000多人轉場進入瓦罕走廊,絕大多數都是熟面孔,而在這裡定居和轉場的1000多人中有100多位護邊員,只要他們見到陌生人,很快就會設法告知邊防警察或部隊,28歲的弟弟托乎提吾力接了哥哥的班,現在就是一名護邊員。

  見來了客人,兄弟倆的母親趕緊忙著給家中取暖的爐子裡換木炭,沒外人的時候,他們燒的是曬幹的牲畜糞。這個家裡老少3代7口人,一共養了80只羊、30頭牦牛、4頭毛驢和2頭駱駝,算是定居戶中的普通人家。因為是很長一段路途中唯一的人家,所以他家成了過往行人休憩的驛站,讓歇腳之人吃饢、喝茶、睡覺,給牲畜喂草料,他們都是不收錢的。當然,必經之路上只要有人走過他們一定能看見,護邊員的任務在熱情的招呼中就完成了。吸著莫合煙,哥哥阿卜杜熱合曼通過阿裡甫所長翻譯告訴記者,今年一年,從他們家往來經過的一共有230多人。

  說話間,天漸漸黑了,大風呼號起來。阿裡甫所長說,瓦罕走廊裡,一年之中也就7月和8月沒什麼風,別的時候風說起就起,而且風力很大,經常吹得人走不動路,既然起風了,就安心住一晚。大家盤腿圍坐床上,酥油茶就著饢,聊起瓦罕走廊裡的生活:這裡的米面油菜都要比塔縣縣城貴二三十元,因為走廊裡沒有商店賣這些,包車到縣城采辦,夏天要300元,冬天要500元到800元;走廊裡還用不上電網電,供電靠的都是自家的太陽能光電板和蓄電池,一般也就夠晚上照明用五六個小時,要是陰天就只好早早休息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