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仇富反知“民粹裹脅” 誰能扭轉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12:58:58  


仇視知識和財富,不利社會發展。
  中評社台北3月25日訊/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仇富反知“民粹裹脅”馬能扭轉?”作者表示:“在敵知識仇財富的社會,投資勢必不會增加,消費無法進步,社會糾錯機制早已壓凌社會發展機制,終致必須‘鎖國自保’,封閉而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曾經是經濟強盛、產業創新優越、企業家精神(中小企業)昌旺活潑的台灣,因為民粹政治與庶民經濟無限上綱,而在國際市場上漸趨衰敗。”“當前台灣淪陷的死胡同,卻越發在既缺乏有膽有敢的勇者領導,又必須承受鋪天蓋地的民粹裹脅之下,看不出會有什麼特效機制或何方高人,可以驚天一力有效轍轉?真的要祈願天佑台灣了!”文章內容如下: 

  今天在台灣,竟令人驚詫地在短短的廿年之間,讓“財富”成為社會上的原罪,讓“知識”成為社會上的不值與隱形。擁有財富的投資人或企業家,成為被排斥的“無祖國的外人”;知識成為無謂的廉價物件,知識分子也珍稀絕跡。

  尤其是在“國家”大機器運轉中,任何激勵社會活力的誘因措施,或矯正市場失靈的補救措施,乃至新租稅制度的架構,或行政規範的檢討、採購法的實施,都必須優先設定排富條款、反商機制,以至揚棄專業、毋須知識,乃算得是符合“民粹政治”、“庶民經濟”的社會正確(當然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在今天全球先進社會中,已經很難找得到類似台灣這般反知反商、敵學敵富的“國家”社會了。

  對財富的不尊重,表現在對於擁有財富者的不尊重,也表現在對於有能力創造財富者,或有可能致富的不尊重,連帶引申對於投資與消費的不在乎。

  對知識的不尊重,顯見於知識消費態度上,到處可見直觀上認定知識不值錢:第一、凡事只計算硬體要素成本及工程費用,軟體知識與服務不能列計為值錢的價格成分,服務品質與加值,早已成為無謂的東西,尤其在絕大多數政府採購競標場合;第二、知識移轉不能計費:在社會上豈敢有人向紡織工廠要求免費送一件襯衫?但卻處處可見大剌剌開口要求知識勞動者,免費盤托“訣竅”與“取決行動對錯的知識”;第三、對知識傳播者不願給予恰當的“市場價格”:學者專家諮詢出席費廿五年不變。

  當中國崛起,邀請學者專家出席會議,一次至少人民幣一千元,在台灣則仍一如舊慣只給新台幣二千元;公務人員訓練講座每小時教授鐘點費,在中國已經人民幣二千元,台灣還是廿五年前的新台幣一千六百元,而且沒有知識新舊與高低層次差別,這也難怪迄今有二千五百多位台灣教授已經轉檯到中國任職授課。這般反知反商,也正是台灣經濟魅力與“國家”競爭力兩皆頹落的重要根源。

  在敵知識仇財富的社會,投資勢必不會增加,消費無法進步,社會糾錯機制早已壓凌社會發展機制,終致必須“鎖國自保”,封閉而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曾經是經濟強盛、產業創新優越、企業家精神(中小企業)昌旺活潑的台灣,因為民粹政治與庶民經濟無限上綱,而在國際市場上漸趨衰敗。

  過去五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鄙視資本價值或否定私有財產的極端社會主義的社會,都是貧窮落後的社會,而尊重資本價值或肯定私有財產的社會,則無一不是文明有禮,經濟輝耀。中國大陸的變化發展,從一個社會倒懸,經濟退化的落魄“國家”,在短短二十年內,翻轉成為直逼美國的經濟強權,其實就是最為鮮明、反差極大的近例典型。

  引人杞憂的是,在中國大陸六十年極端不尊重財富與知識的情境中,只要當家領導的一念之變,就能夠立時乾坤逆轉,局勢大開;但是當前台灣淪陷的死胡同,卻越發在既缺乏有膽有敢的勇者領導,又必須承受鋪天蓋地的民粹裹脅之下,看不出會有什麼特效機制或何方高人,可以驚天一力有效轍轉?真的要祈願天佑台灣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