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已形成多重“兩難”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5-18 07:52:17  


 
  這樣的一個美好願望推動之下,經濟發展成了財富創造的代名詞,發展就成了第一要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水快流,大幹快上。而GDP又變成了經濟發展的代名詞,在發展名義之下,財富的公正合理再分配則被忽視,乃至被漠視。

  任何一個重大的經濟行為往往同時有著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的雙重屬性。以一度的引進外資“靚女先嫁”的政策為例。外資固然有著比較先進的生產力,可以推動某個開放產業的發展。但是,由於內外資不平等的稅收——外資三年免稅、五年減稅,正式徵收也只是15%;而內資企業是33%。即使內外資其他競爭條件相當,這種不公平的競爭規則也必然導致內資財富向外資的轉移。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引進外資高峰期時,國內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工人失業的原因之一。

  誠然,內外資競爭不公平稅收的問題現在已經得到了糾正,但是由於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形成了強勢競爭地位,甚至是壟斷地位。它們現在開始享受作為價值鏈鏈主的回報,即沒有任何企業是白求恩那樣的國際主義者,在投入期,它固然能夠帶來投資和發展,然而,到了回報期,當控制了產業鏈,它們就會獲得穩定的、源源不斷的利潤回報。這將回報其股東、回報其母國市場。這也是中國內需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在發展名義下的是政府既得利益的擴張,因為發展,地方政府有理由擴大稅源、擴大投資、搞重點工程、上形象工程,但是,歷史已經證明,政府投資總體上是負收益。行政開支也不斷擴張。由於政府本身並不能直接創造財富,它只能通過增加稅收,發行鈔票和土地財政等手段尋求財源,而養老、醫療、教育的財源就捉襟見肘,教育產業化和醫療市場化的提出也在所難免。

  政府本來的基本職能是為了使財富再分配更加合理,即在一次分配時,由於資本在市場博弈能力較強,財富創造有向資方分配傾斜的天然性,因此政府的二次分配起到調節作用,讓勞方通過社會保障獲得一定的補償。但是政府的既得利益擴張,使得其自身大量消化二次合理分配的財源,甚至要增加更多稅收或變相稅賦來滿足自身的利益膨脹。

  當前還存在的主要的不合理的財富再分配還包括:國有壟斷資源企業,其壟斷了全民所有的礦產資源等,或者私人廉價獨占礦產資源,基本不交資源稅,上交的稅收利潤也很少,全民所有的資源財富無法回饋社會公眾。

  若論最為快速的財富再分配,那首先要算資本市場,在股市,特別是推出了股指期貨的股市中,財富由弱者向強者轉移的速度大大加快。而在中美金融財富博弈中,中國用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和無數的勞動損耗創造的真實物質財富,換回來兩萬多億美元的紙幣和外國債券,外匯儲備可以借給美國政府近一萬億美元,卻不能借給中國社保基金一元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