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留美幼童“後遺症”

http://www.CRNTT.com   2010-06-07 08:13:07  


 
  父親當場被噎住,表情有些尷尬。

  對這種南橘北枳的現狀,其實他在潛意識中已有心理准備。2008年9月,他在伯克利做一次關於“民主”主題的演講,牛牛在下面看《納尼亞傳奇》。為了放映幻燈片,他把燈都關了。正准備開講,兒子卻在底下理直氣壯地舉起手來:你這樣我就沒法看書了。

  他不得不在按鈕之間調來調去,終於找到一盞只朝兒子的方向開的燈,各得其所。“這才是民主。”美國聽衆笑著說。

  3個小時的演講,牛牛看完了那本210頁的書,全英文。

  父親為此感到困惑:“他遇到的生詞非常非常多,為什麼那麼多障礙都打消不了他的好奇心?而我,一個學了快30年英文的人,仍然討厭讀英文。”

  事實上,牛牛的高漲學習激情很容易解釋。在美國,一個孩子所能收獲的鼓勵,像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找到水一樣容易。

  他就讀的小學規定:學生每讀完一本書,並把這本書寫個條子推薦給其他人,便可到學校圖書館隨意選一本書據為己有。牛牛中國式的勤奮就此被觸發,經常寫個“推薦書”給校長,然後去圖書館挑書。他就這樣攢齊了幾乎全部的《哈利波特》。最後校長不得不拒絕他:“對不起,我不能再給你了,要給其他同學留幾本。”

  不過,美國學校也灌輸價值觀,教室里也掛“你想讓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的標語,但不是單純的說教。

  牛牛回憶,他在美國上五年級時,學校組織了一次全年級同學參加的露營,一共5天。途中有各種各樣奇思怪想的活動。

  其中之一是:把學生們分成十幾個人一小組,白人、黑人、華人、墨西哥人。在地上畫兩道長長的橫綫,相隔7—8米,這是一條河;每個小組分三個墊子,想辦法利用它們渡過這條河。至於怎麼辦,靠組員們集思廣益。

  一名黑人孩子建議“大家抓著樹枝蕩過去”——他善於爬樹——被否定了;一名墨西哥孩子去向老師軟磨硬泡“再給我們兩個墊子好嗎”,也遭拒;最後,牛牛和兩名白人同學同時提出一個主意:讓一名個高腿長的混血女孩跳到第一個墊子上,再前推後拽過了河。大家跟著她。“那一次我就明白了,老師是讓我們各個種族的同學互相友愛,互相配合。”

  從美國回來,牛牛明顯變得更勇敢了,這得益於他在美國街頭向陌生人賣票為學校募捐的鍛煉。當時他鼓起勇氣,用蹩腳英語在超市成功推銷出五張票,得十美元。

  跟在身後的父親追上去向第一位掏錢的美國老太太致謝,老太太說:“你兒子真迷人!”

  還有一件事讓牛牛的爸爸享受到了讓兒子去美國上學的意外好處。

  放學回家的路上,父子倆暢想未來。牛牛說了很多計劃:等我長大了,你還給我講故事,我和我兒子一起聽,咱們三個一起玩,我給你買個大房子,你天天給我們講。

  到家,牛牛又凑過來,神秘地說:“爸爸,為什麼我覺得為你做那麼多事——買大房子啊,買游泳池啊,還是沒有表達出我對你的愛?”

  “我簡直被兒子這句話俘虜了。”父親自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