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的背後是博弈力量失衡

http://www.CRNTT.com   2010-08-02 11:40:45  


 
評論鏈接:我們身邊還有多少“生化炸彈”?(2010年8月2日 人民網-觀點頻道)

  7月28日,穿越吉林市永吉縣的溫德河出現洪峰,導致兩家生物化工企業的庫房被洪水衝毀,有7000只左右的物料桶被衝入溫德河,進而流入松花江,內裝三甲基一氯矽烷及六甲基二矽氮烷等化學污染物。29日上午,經有關部門進一步核實確認,流入松花江的化工物料桶達7000只左右,目前已打撈400只。(新華網7月29日)

  從中國最大的金礦企業紫金礦業有毒廢水大量洩露事件,到大連大窑灣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的海域污染,再到28日的南京化工廠大爆炸,以及此次的吉林化工原料洩露事件,這個夏季頻發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令我們感受到到前所未有的環境之痛。有天災,也有人禍,但多次重大事故屢屢提醒著我們,天災背後多有人禍。如果還不能引起足夠重視,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加嚴厲不堪的懲罰。

  從紫金礦業污染事故爆發後的新聞來看,既有官商勾結的利益糾纏,也有以“維穩”之名的習慣性瞞報,甚至還曝出了企圖行賄媒體記者的“封口費”疑雲。管中窺豹,它絕不是孤例,恰勾勒出一幅當下化工企業與地方政府部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圖景。

  眾所周知,沒有嚴格環境監管的重化工企業無疑於身邊的“定時炸彈”,任何一次天災引發的小型事故都可能造成重大的社會災難。但同時,這些不受群眾歡迎的重化工企業又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極大青睞,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提供各種便利,想要留住這些納稅大戶。說到底,還是GDP崇拜的心理在作怪,在滿足自身政績需要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滑向了資本利益的溫床,放鬆了對群眾生活環境的保護。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明知道是污染隱患的重化工企業,還允許其在河流上游周邊和人口密集區建廠。其實也不難解釋,因為這裡采集水源和排放污水方面,人力資源成本低廉,納稅大戶們可以不必過分忌憚當地監管機構的責罰。

  因此,我們總是逃不脫“先污染後治理”和“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惡性循環,2005年已經遭受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事故引發嚴重污染的松花江,雖經幾年數百億的投資治理,現今仍然難逃化工原料的再次衝刷……

  任何事故都有客觀原因,但細加分析不難發現,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隱藏著必然,所以不得不重申一些常識:政府的公共危機應急必須迅速而透明,才能不引起更大的恐慌,取信於民的前提是說實話;也不得不提出一些疑問,能否建立污染事件問責終身制,何時實行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究竟怎樣才能在炸彈爆炸前剪掉那條危險的引信,使我們不至於莫名的倒下,留給孩子一片污濁的天空。(作者:宋鵬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