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海困局下的大國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53:05  


 
  南沙群島包括100多個島礁,上世紀70年代迄今,越南用“蠶食戰略”逐步侵占了南沙水域的29個島礁,菲律賓占據了10個,馬來西亞搶占了3個,而中國實際只控制著9個(台灣駐守面積最大的太平島,掌控中洲礁),中國在戰略上完全處於守勢。越南與菲律賓目前控制了南沙群島中最有價值的島礁。所有可供應淡水、可生長樹木、不必借助礁盤就可建房屋的島幾乎全部為越南和菲律賓所控制,如越南控制的鴻庥島、南威島;菲律賓控制的西月島、馬歡島等;馬來西亞控制著彈丸礁等。

  南海海域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資源豐富,除擁有豐富的水產、礦產和油氣資源外,還蘊藏著豐富新型替代能源——可燃冰,能源利益博弈是爭端背後主要驅動力之一。中國南沙群島附近海域油氣資源,中國自己一滴油沒開採,卻遭到越、菲、馬、文、印尼等國大量掠奪,他們在中國南沙群島附近海域共有一千多個油井,每年出油6000多萬噸。出於捍衛自己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需要在該區域“有所作為”,以打破南海僵局。

  “南海”爭端是美國一手“陰謀”製造的。1951年在美國主導下起草、簽署的舊金山《對日和約》規定日本放棄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一切權利,但未提及歸還主權問題,這是第一次在正式國際場合、以書面形式製造南海的“主權未定論”。1945年日本投降後,其占領的中國領土理應歸還中國,但當時由於兩岸中國人都被杜魯門政府擋在門外,與會的南越便有了聲明其擁有對西沙和南沙群島“主權”的機會。冷戰期間,美國出於遏制中國的需要,對中國實施的島鏈封鎖,南海就成了美國遏制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冷戰的前沿陣地。

  在後冷戰時代,中國於199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公布了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聲明將在適當時候公布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該法引起了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不安,紛紛做出不同程度的反應,一度引起南海局勢的持續緊張,代表事件是1992年5月,中美能源公司合作勘探、開發南沙“萬安灘”油氣資源的合同遭到越南的持續阻擾未能執行。1995年中菲之間發生的“美濟礁衝突”引發了東盟對南中國海的關注,也使得東盟在南中國海議題上更為主動,頻頻向中國施壓。出於睦鄰友好、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大局考量,中國一直保持“自我克制”,積極以低姿態謀求與相關紛爭國的“雙邊協商解決”。

  在雙邊解決效果甚微的情況下,又積極在“南海議題”上與東盟數次磋商、博弈,謀求區域內國家的“多邊解決”,做出較大退讓。與此同時,越南是該議題“多邊化”、“國際化”的主要推手,把爭議水域納入東盟框架內,對此中國也以包容姿態積極應對。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第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政治文件,但由於是政治文件,而不是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其實際成效著實相當有限。2008、2009年,越南、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在南沙群島基線問題上不斷以“國內立法”形式挑起事端,宣稱大陸架權利,進行“主權宣誓”,這些挑釁舉動使得“行動宣言”落實更加困難重重。

  針對南海爭議區的資源開發,我國政府很早就提出了“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解決方案,這原本是中國和平解決南海問題顧大局辦法,可是相關國家不斷強化對南海的絕對控制,使得這一原則難以在操作層面實施。“主權屬我”似一廂情願,當前中國所占領僅是礁,而島幾乎都被越南占領;“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演變成實際控制國“分別開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