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赴美上市,悔不當初?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09:02:32  


    
  聲譽好:赴美上市費用較高,但“在美上市榮譽”可創造潛在價值

  雖然上市快、門檻低,到海外上市所須費用實際上比在國內A股上市高得多。即使與新加坡、香港主板相比,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費用(包括保薦人費、法律顧問費、會計師費等)依然也是最高的,一般為籌資總額的13%~18%。然而,雖然費用相對高,但美國證券市場對企業品牌號召力和名譽上的提升,卻是國內市場無法提供的優勢。

  在資本市場,良好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公司的價值,通過上市在美國資本市場亮相,並借助路演等方式和媒體曝光,對提高企業聲譽很有幫助。另外,在美國上市後的公司往往還能獲得國外分析師對公司業績的關注,他們積極有利的報告也會有助於公司股價的提高。過去10多年里,不少中國服務業、教育業、高新科技中小企業,都為了所謂的“在美上市榮譽”而在納斯達克上市。 

  ※赴美上市之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監管嚴:2005美股市罰單數60倍於英國,爛公司屢遭“獵殺”

  雖然入門易,但從法律風險來看,美國證券市場的“門檻”絕對不低。美國不僅對公司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監管力度也比香港和國內A股都要大得多。譬如,在中國業內早成“慣例”的“合法包裝”,在美國就行不通。美國資本市場遵循披露制,雖然掛牌前的披露要求不如香港嚴格,但後期的監管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美國作為監管機構的證監會權力非常大,只要發現絲毫可疑跡象,甚至不需要出示證據便可展開調查。為保護股民利益,美國證監會每年40%的總預算都用於執法,2005年開出的18億美元罰單是同期英國同類機構的60倍。

  除了證監會作為官方監管外,“獵殺”(即“買入空頭-披露財務問題-股價下跌-空頭獲利”)也是一種厲害的監督行為。通常情況下,證監會其實無法知道公司好壞,但市場多方力量總會自願出來監督。一家爛公司在IPO時可以蒙蔽一些問題,但早晚會被市場“獵殺”和拋棄。2010年就有多家中國概念股遭到美國資本市場的獵殺,其中以“借殼上市”的中小企業居多。 
   
  訴訟多:被訴訟中國公司遠多於外國,赴美上市變“赴美上庭”

  除了看得見的法律風險,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之前,往往也想不到美國人有多麼熱衷於上法庭。曾有媒體披露,在284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中,有25家(即8.8%)曾遭遇過集體訴訟,訴訟理由包括未披露公司主要經營資產為非法收購、未披露公司難以確保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使用內部估計數字,而非實際的歷史營收和利潤數據等等。

  在美國,越來越多中國公司被訴諸法庭,2010年3月,在美面對集體訴訟的中國(內地)公司大約有16家,多於其他任何一個外國。其中,因招股說明書涉嫌包含虛假或誤導性信息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又是中國公司被訴的主要原因。比如,去年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號稱“中國最大線上服裝企業”麥考林,就因涉嫌在IPO招股相關文件中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而連續遭遇4次集體起訴,涉及索賠金額目前可能已超過百萬美元。在美國訴訟體系內,上市公司一旦被確認違規,不僅面臨非常嚴重的懲罰和對投資者的巨額賠償,公司股價通常還會因此下跌40%-60%,這讓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始料不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