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張亞中:兩岸為何應選擇共同體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00:28:47  


 
  (三)顯性獨台:登堂入室的分離主義

  “隱性台獨”的再一步退後,或者可以說,為了要解除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根本疑慮,民進黨有可能往“顯性獨台”的方向轉移。“顯性獨台”與“隱性獨台”最大的不同在於如何看待“中華民國憲法”。“顯性獨台”明確地表示,不接受目前的“一中憲法”,認為其是舊時代的遺留物,但是他們可以接受“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不過在政治教育上要拿掉與1949年以前與“中華民國”有聯想的圖騰,他們準備以“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自我定位,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領土為台澎金馬,沒有必要再“宣佈獨立”,也沒有需要再正名,任何改變現狀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共同決定。

  “顯性獨台”與“隱性台獨”的差別,在於前者也開始捍衛“中華民國”,在面對大陸,由敵視轉換為和平態度,但是兩岸為“異己關係”的定位並沒有絲毫改變。他們也主張要與大陸發展經貿關係,建立一種互惠而不是歧視、和平而不是衝突、對等而不是從屬的關係。他們可以接受兩岸有歷史、文化、血緣上的關係,但是更希望兩岸能夠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等地理與經濟角度的著眼,創造一種所謂的兩岸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在這樣以“地理與經濟利益”為基礎,而非民族發展為核心的“異己關係”的定位下,統一可以是一個選擇,但不是一個必然的選項,強調現階段兩岸是一個互不隸屬、相互獨立的個體。他們也可以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不統”是堅持“顯性獨台”的基本立場,也是向美日的承諾;“不獨”意指“不宣佈獨立”,因為他們早就認定台灣早已“主權獨立”;“不武”則是向北京的道德性喊話,凸顯北京的武力粗暴。這些均可能是民進黨未來面對2012年大選的論述。

  (四)隱性獨台:黨格分裂的分離主義

  相對於“顯性獨台”,“隱性獨台”則是一個在論述上充滿邏輯矛盾的主張。一方面不願意否認“一中憲法”,即“中華民國”主權涵蓋全中國;一方面又主張“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300萬人有決定自己前途的權利。這是一種“國格分裂”的論述,“一中憲法”內沒有“台獨”的選項,但是“開放自由選擇”就隱含著“台獨”可以是台灣前途未來的選項之一。

  雖然在憲法上,“隱性獨台”維護“一中憲法”,但是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卻已經將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從“中國史”部分抽出,放在“台灣史”部分。例如目前正在審訂的高中第一學期的“台灣史”部分,單元依次為:早期台灣、清朝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台灣。在高一第二學期與高二第一學期前半段“中國史”部分,單元依次為: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帝國、宋、元、明與盛清時期、晚清之變局、“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當代中國與台海兩岸關係。其中當代“中國單元”的具體主題為:毛澤東黨國體制的建設和發展、鄧小平格局下的政治經濟發展、中共外交政策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