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于達維:日本地震,華北要小心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11:26:38  


 
日本地震留給我們的反思

  2011年03月12日09:45  來源:21世紀網  作者:張立偉     

    3月11日下午2點46分左右,位於日本東北的宮城縣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裡氏8.8級特大地震,日本氣象廳稱這是日本國內觀測史上最大級別的地震,北京的高層建築內也有明顯震感。

  儘管日本由於地震頻發而擁有了堅固的建築與個人熟練應對地震的能力,但是,11日的大地震帶來了高達10米的海嘯,瞬時衝擊了沿岸的宮城縣等地區,就如2005年遭受飓風的美國新奧爾良一樣,大部分城區和農田被海水淹沒,人員傷亡嚴重。截至目前,除了飛行航拍所見慘狀之外,來自宮城地區的地面信息缺乏,還無法獲得最終傷亡情況。宮城縣人口237萬,縣廳所在地仙台市約102萬人,若不能及時援助,且餘震頻頻的話,這將是一場浩劫。 

   從現場的報道看,沒被海嘯淹沒的其他地區建築物基本完好,千葉縣一家煉油廠發生火災並爆炸,東京有建築物失火,包括地鐵、新幹線、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暫時停運。東京以及一些受災地區電力中斷,有部分原因是全國55座核電廠自動停止運行,也因為預防引發火災而人為斷電。湧上街頭的日本人沒有出現驚慌,社會秩序依舊井然。

  地震不僅導致環太平洋地區發出海嘯警報,還衝擊了全球資本市場。日經指數當日收跌1.72%,但日元對美元下跌50餘點後強勢收回,或有官方資金干預。中國A股滬指在地震後一度下探,終跌0.73%,香港恒指也跌去1.8%,由於近期利空眾多,日本地震因素並不顯著。儘管受災地區以漁業與旅遊業為主,但電力不穩以及餘震威脅,日本電子、汽車等產業生產可能受到影響,但日本證券交易、金融外匯等體系依舊安全運行。

  自2004年年末印尼蘇門答臘群島西海岸發生9.1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奪取近23萬人生命之後,我們的地球進入了地震高發期。在過去幾年,中國汶川、玉樹以及海地、智利等相繼發生大地震,而新西蘭與中國雲南地震引發的災害還在善後過程中。鑒於全球地震頻發的風險以及中國災難多發的地質特性,中國應該高度重視包括地震在內的災難預防工作。

  屢屢發生的地震表明人類幾乎無法通過預測以躲避災難,那只有加強災難預防工作減少損失和傷亡。但在中國有一種隱蔽的文化,就是過去強調救災的效率而忌諱防災訓練。因為前者可以體現體制的優勢,後者容易引起謠言和恐慌,而社會穩定特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因此,防災訓練往往無法在全民推進。我們從此次日本地震看到,他們不僅在建築物質量與避難設施方面做到了最好,公民的防災能力也非常強,值得中國學習。

  日本人在震後大都湧入學校、體育館或則車站等公共設施避險,按照日本的建築要求,這些公共設施抗震級數都在10-12級左右,即使普通住宅或商業建築,也有很高的防震要求。因此,我們看到強震之後的日本,幾乎沒有建築物受損,人員傷亡也就減少到最低。反觀我國建築,不僅普通民居,即使學校等公共建築也難以承受地震威脅,這導致了巨大傷亡。日本的“固若金湯”有賴於政府對於建築質量的重視,若有問題,建築公司與官員都將面臨災難性懲罰,而在我國,建築物偷工減料的風氣甚盛。

  日本人在此次地震發生時臨危不亂,冷靜有序讓人印象深刻。這種並非依靠政府指導而是公民自我管理的秩序,有賴於平時的避震訓練與教育。對於日本學生而言,每學期都要搞避震演習,而非只是傳授防災理論。真實的演習教會人們如何按照既定的線路和方式有序撤離,並且做好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配合。但在我國幾乎沒有全民性的防災訓練,只有消防機構的職能演習。或許是我們的文化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又或者,我們無力構建一種認真執行的制度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