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胡適猝死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1-06-18 10:51:13  


李濟:(1896-1979)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50年代初,胡適到台講學,李濟正在寫研究殷墟出土的一座石雕人像的論文,因缺乏參考材料遂向胡適求教。胡適介紹他去翻閱朱子的《跪坐拜說》,李濟後來一查果然有用,從而完成了《跪坐蹲居與箕踞》一文,弄清了中國人跪坐的歷史。

  1958年胡適回到台灣直至逝世的近四年時間里,他是“中研院”的院長,李濟是“中研院”副院長兼史語所所長,二人大體保持了信任和支持的態度。但他們在性格習慣和待人處事的方法、受學背景和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和工作方式方法諸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近距離的接觸和碰撞,必然會引起諸多不快。李光謨在《胡適與李濟》一文中曾說李濟擔任史語所所長和“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時,“多以元老身份頤指氣使的事屢有發生,特別是對待研究院某幾任總幹事,關係十分緊張,乃至無法共事”。其中一次與胡適的不睦大概是與楊樹人的任用有關係。

  1961年10月4日台灣《大華晚報》的一篇有關“中央研究院”賬簿不清的報道,引起媒體關注,並導致了“中研院”評議會秘書楊樹人辭職。楊樹人是前任“中研院”總幹事,對院里情況熟悉,對經濟問題也有研究。胡適本想請他回任總幹事一職,他因身體緣故,一再謙讓,而任評議會秘書;但他仍幫助“中研院”處理經費的運用,所謂“賬簿不清”的謠言,使楊樹人深受牽累。胡適雖寫信勸留,仍無濟於事。

  在這一年的5月,胡適說:“我接事以後第一次主持院務會議時,看見×××那種令人討厭的態度,我就曉得樹人是沒有法子幫忙了。樹人不是不肯為我幫忙的,他連一個車馬費也不要,他是早已決定不預備長久幫忙;除非×××大徹大悟,否則,樹人是無法來擔任的。×××的態度真叫人討厭;但人倒是不壞,他的最大的缺點就是從來不替別人想想。” 因為用人問題的不同意見,大概是李濟遭致胡適最嚴厲批評的原因。

胡適不堪李濟的臨門一腳?  

  1962年2月24日上午,“中研院”在台北南港召開第五次院士會,應邀來賓到了一百多人。胡適主持會議,完成了全部議程,新增選七位院士。中午,招待院士午餐。下午五時舉行酒會。據說,胡適事前吩咐過秘書王志維:“人文組請副院長李濟做代表發言,如果婉辭不必堅持。”  

  酒會上,胡適首先致辭,他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北大物理系主任饒毓泰,一個是曾與李政道、楊振寧合作證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而吳大猷卻是饒毓泰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又是吳大猷的學生。排行起來,饒毓泰、吳健雄是第二代,吳大猷是第三代,楊振寧、李政道是第四代了。這一件事,我認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接著,李濟講話,語調略為低沉:“我感到科學思想在中國社會生根不成,是最大的問題。經過五十年提倡,今天我們的成績如何?一切科學設備是從外面買來的,學生最後必須出洋去,我們有什麼樣的科學大著作?還比不上日本。我真不敢樂觀,科學不能在這里生根,就覺得它是舶來品。”後來吳大猷和胡適的發言均認為李濟的想法太過悲觀,不免讓人氣餒。

  接著,胡適因心臟病猝發而倒地身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