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東變局的“倒春寒”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08:48:28  


 
  也門:美國和海合會的共同硬傷

  驟起於突尼斯的政治浪潮之所以在埃及、利比亞、叙利亞等共和國鬧得很凶,卻在巴林等君主國偃旗息鼓,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海灣的6個君主國結成了攻守同盟。尤其是卡塔爾、阿聯酋和沙特三國,為聯軍空襲利比亞鼓與呼,為突尼斯等變革後國家雪中送炭,而當巴林王國發生動亂時,它們便以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名義集體出援兵,抓捕什葉派抗議者。這一套雙重標準,本身就與追求民主無關,而是在謀求地緣政治利益,所以當也門這個特殊案例擺到它們面前時,海合會傾向於調解也門政爭。

  可美國和海合會都沒想到,也門的局面竟會鬧得舉世關注。本來海合會提出了“30天過渡+體面交權協議”,即薩利赫在30天內交權給副總統,然後“有尊嚴下台”,反對派不追究其責任,並讓其兒子艾哈邁德和侄子葉海亞繼續任職一段時間,作為美國-也門“反恐合作”的過渡。

  然而,由於裙帶反對及擔心自己步穆巴拉克受審後塵,薩利赫3次認可、又3次變卦,最終未在協議上簽字,導致早在3月底已倒戈的也門最大部落聯盟的首領薩迪克•阿赫馬爾,從北方率部殺入首都薩那。雙方自5月23日開始混戰,一度臨時停火,後又再度大打出手,政府軍炮轟了阿赫馬爾兄弟所住的大樓,阿赫馬爾則再度攻入薩那城內,混戰中有炮彈落在總統府內的清真寺,炸傷了正在祈禱的薩利赫等多名高官。薩利赫受傷後到沙特醫治,大權由副總統哈迪暫掌。種種跡象表明,也門北方的“民主運動”已蛻變為傳統的部族混戰,不論戰和,已經與曾呐喊鼓呼的自由派示威者無關。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薩利赫的突然抽身在也門北方留下的權力真空,必然激起各派“文化”、“武化”團體的爭奪。而儘管沙特和薩利赫家族的合作不過是形勢所迫,彼此齟齬甚多,一旦失去了薩利赫這個著力點,美國和海合會對也門反恐事業的操縱將力不從心,這是兩者在也門的共同硬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