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凡:台灣民主發展之我見

http://www.CRNTT.com   2011-08-07 08:36:11  


 
  首先是台灣社會的發展,給了國民黨政府很大的壓力。當台灣的經濟在70年代取得大發展的同時,台灣的中產階級也成長起來,同時台灣也逐漸開始對外開放,大量的人走出台灣,了解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社會內部要求言論自由、結社自由,要求民主的呼聲在不斷加大。社會要求開放公眾政治參與之路,讓公民進行政治參與,而不是國民黨壟斷權力。社會各界辦的各種各樣的媒體不斷湧現,隨封隨開,政府無法禁止;非政府組織也大量出現。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大陸進入聯合國,台灣退出聯合國,引起台灣內部巨大的震動;中國大陸從70年代末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帶來了國際大格局的轉變,對台灣帶來更為巨大的外來壓力。

  這些內外壓力,形成了對國民黨政府的巨大挑戰,迫使台灣地區領導人經過再三考慮,終於在1987年果斷地宣布解除戒嚴,順應民意,開放媒體和社會空間,並開放台灣民眾到大陸探親訪問。

  解除戒嚴、開放媒體,導致台灣開始走向民主化道路。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台灣社會並沒有因此產生更激烈的政治動蕩,對經濟的發展也沒有產生多少負面的影響,而是用一個比較平穩的方式,打開了民主轉型的大門。台灣由反對勢力組成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很快就建立了起來。反對黨成立後原以為要面臨的政府大逮捕根本就沒有發生,蔣經國默認了反對黨的成立,主導了這一場巨大的政治變化。

  台灣開放民主的道路也逐漸引起了國民黨內部的變化。蔣經國去世以後,對於台灣民主的走向,在國民黨內部形成了委任直選和公民直選兩大派的爭論,導致第一次國民黨的分裂,新黨出走,並成為一個有實力的反對黨。台灣的民主化最終導致領導人的全民直接選舉。1996年,台灣進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民大選。如果從理解民主最主要的內容是選舉來看的話,這就是台灣民主的真正開始。在1996年的選舉中,雖然面對各路人馬的競爭,國民黨還是輕易取得了勝利,繼續執政。但是在2000年的大選中,執政的國民黨內部發生分裂。當時,宋楚瑜和國民黨領導人鬧翻,結果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宋楚瑜的參選再次分裂了國民黨,分散了國民黨的支持票,結果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贏得了大選的勝利,當時陳水扁的得票率只有39.3%。在2004年的選舉中,國民黨和其它泛藍力量進行整合,由連戰和宋楚瑜聯袂出馬競選,本來大有希望贏得選舉的勝利,但是或許是由於選舉中出現的“兩顆子彈”事件,使得民進黨以微弱多數再次贏得選舉勝利。一直到2008年,馬英九和蕭萬長再次統合泛藍力量,才奪回了丟失8年之久的台灣政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