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核去核從”

http://www.CRNTT.com   2011-08-08 10:08:17  


 
  作為一個大方向,核電將本著“減法原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逐漸削減,同時提高風能、太陽能等自然清潔新能源的份額,直至將核電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內,乃至最終消亡,雖然已不存在太多的爭議,卻有待政策的細化。至於說廢核最終能否成為日本國家戰略的選擇,可望在多長的時間內實現,在現實操作層面尚存在諸多阻力,有些問題不大,可有的問題卻牽涉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機制,被認為是尾大不掉。 

  一是能源缺口如何填補的問題。這曾是反廢核派的最有力立論,卻被證明是一個偽問題:震後,全國54座核反應堆中,35座已然停堆,到8月還有5座要檢修停堆,而巨大的電力缺口在今年夏天“猛暑”中,並未造成太大問題。人們發現,電力總量雖然減少了1/4,但減少的部分原本就是“多餘”的。當然,如短期內核電進一步削減的話,也許會對國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但這就要看代替能源問題如何解決了。 

  二是自然新能源產業的孕育和成長問題。核電的削減有賴於風能、太陽能等自然新能源的成長,而由於長期產業政策等原因,目前這一塊所能提供的電力僅占區區1%,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此前由於國家能源戰略向核電過度傾斜(所謂“原子力行政”),對新能源的投入不夠,以至於未能成為支柱產業。但隨著能源戰略和產業政策的調整,以日本的研發和製造能力,該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未必需要太長的時間。

  第三個問題是重要的,真真是日本的難言之隱,故至今未見端上台面:過剩的核電製造能力的消化問題。隨著半個多世紀的持續開發,日本核電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國際核電企業以日系為中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日立—美國通用、東芝—美國西屋、三菱—法國阿海珐。大約從五六年前開始,無論哪國製造商中標,日企的份額都是被確保的,國際核電市場的“東洋勢力”已成為最重要的存在。而日本自己便在這個市場中處於僅次於美法的第三位,其內需本身便是維繫其製造能力的關鍵之所在。倘若這塊蛋糕逐漸“縮水”以致消失的話,幾家日系跨國公司的強大到過剩程度的研發、製造能力將如何消化、轉型,對日本來說是最頭痛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