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遇冷的《中華民國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14:44:20  


 
對話吳景平:“一本書改變歷史的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爭議的都是評論性問題

  時代周報:你當時是怎麼接受修民國史這個任務的?

  吳景平:1995年時,社科院找到了我。這套書編撰了很長時間,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編撰,但編撰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到了抗戰史這塊,並不是他們的強項,北方大學中研究這塊的也不多,於是考慮南大和複旦。

  國民黨政權的20、30年代以及抗戰時期,是我的強項,也是複旦的強項。於是就接受了這個任務,負責1937-1941年這段。

  時代周報:你寫這段歷史用了多久?

  吳景平:13年,1995年找到我的,到2007年下半年社科院催我交稿,不敢交,又拖了大半年。

  時代周報:我們知道,民國史因為涉及到國共關係,尤其是你這段,如果遇到敏感性的問題你們怎麼寫?

  吳景平:其實史實是從來沒有爭議的,現在一般爭議的都是評論性問題。

  時代周報:你們書寫歷史需要審查嗎?

  吳景平:要的。具體我不知道是哪個部門,估計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宣部吧。

  時代周報:你的書稿經過審查後,有沒有被删改?

  吳景平:審了以後,只劃去一句話“為何國民黨會轉向抗日,—國民黨之所以轉變,非常不容易,對國內外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人民的抗日民心有明察,對國民黨內的悲觀主義也克服了。”

  我寫這句話是因為當時,國民黨黨內的失敗主義越來越嚴重,鴉片戰爭完敗,北伐革命,繞過日本。9.18事件,日本向國內擴張。國民黨內有人認為抗日是自取滅亡,這其實是一大轉變,一個客觀的歷史叙述。

  時代周報:讀者很關心該書對歷史事件的叙述與歷史人物的評價。那麼,你能否談一下該書如何看待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對於蔣介石等重要歷史人物,爭議也比較多。那麼,該書是如何評價蔣介石的?與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不同?

  吳景平: 《蔣介石日記》從2006年開始陸續開放,抗日這麼重大的決策,沒有蔣的表態,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皖南事變,我們就寫,蔣對共產黨不能在統一的軍令、政令下行動,表示惱火,認為他們是破壞抗戰統一。而這時候的八路軍、新四軍對國民黨表示不信任。共產黨,對國民黨不能從民族利益方面來考慮問題有所保留。共產黨的決定不能等國民黨的決策,只能獨立自主,因地制宜地進行抗戰。如果靠統一命令抗戰,不可能取勝。這樣的衝突沒有衝破底線。國民黨如何看待八路軍、新四軍的問題,要顧及蘇聯、美國的態度、汪偽政權的態度。蔣的日記提到要密切關注日本,蔣的戰略是拖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