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世界經濟危機與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10:30:07  


 
出於恐懼的自救行為

  中國政府當時為什麼會出台如此龐大的計劃來防止危機危及自身?中國這樣做的主觀意圖當然不是為了拯救世界經濟,盡管在客觀層面,產生了這樣的效果。正如當時總理溫家寶所說,中國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就是對世界的最大的貢獻。除了對危機的恐懼感而產生的非理性因素之外,既得利益的追求是這個計劃背後的最大推動力,而國有企業是這個過程中的最大的既得利益之一。

  正如日後所發生的,政府龐大的計劃是通過國有部門來執行的,大量的財力流向了這個部門。如果說美國的問題是華爾街的問題,那麼中國的問題就是國有企業部門。人們不難觀察到和國有企業有關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如同華爾街,中國的國有企業也呈現出了“過大而不能倒”的現象。政府要通過國有企業來應付危機,來賺錢,甚至來實現其它一些非經濟目標(例如社會穩定),所有政府必然為國有企業提供無窮的支持。但是國有企業所追求的目標並不必然和政府的一致。相反,國有企業所追求的目標距政府目標正在越來越遠。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力和市場壟斷的強大,它們相對於政府的自主性也日益擴大,無論是從財政稅收還是經濟資源方面。政府對大型國企尤其是央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控制力反而越來越有限。在很大程度上說,正如華爾街綁架了美國政府,國有企業也綁架了中國政府。

  國有企業這種和政府目標背道而馳的做法,已經促使了中國內部經濟結構的失衡。在很多年裡,平衡經濟結構一直是中國政府的目標,但是今天的中國經濟結構變得越來越不平衡。主要的原因是國有企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失衡。2008年之後,國有企業大擴張,把觸角伸入到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按照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國有企業改革計劃,國有企業會存在於國家戰略部門。但是現在的國有企業已經大量侵占了民營企業的空間。哪里可以盈利,哪里就有國有企業。所以也就產生了所謂的“國進民退”的現象。

  第二是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失衡。國有部門擴張必然導致中小企業萎縮。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環境也越來越惡劣。這導致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紛紛出走其它國家。很顯然,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一直是政府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很輕易地被國有部門所改變。

  這些現象已經暗示了第三個失衡,並且是更為嚴重的失衡,即政府和市場作用的失衡。世界經濟的混亂現象在本質上是“市場失靈,政府也失靈”的結果。如果市場有能力,或者政府有能力,世界經濟可以出現相對穩定的秩序。但今天,人們不得不承認,市場和政府都失靈了。在西方,這是因為華爾街經濟;在中國,這是因為國有企業。

  在西方,華爾街可以影響政府,但政府影響不到華爾街。華爾街並不在任何市場意義上進行運作;相反,華爾街不僅破壞了傳統意義上的市場,而且創造著以其為中心的市場,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納入其“交易”體系(即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