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西方危機應對的異質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11:03:18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圖片來源:新浪財經梁斌攝)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歐美決策層注重先解決最深層矛盾,中國更加注重在增長中解決矛盾,儘管經濟增長強勁,但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財新網今日登出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的評論文章“東西方危機應對的異質思維”,詳文見後:

  去年年底的時候,很多市場人士都擔憂今年全球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歐元區是否會解體?中國熱錢的流出是否會成為制約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常態?中國是否可以避免硬著陸?
 
  進入2012年已經1月有餘,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經濟運行都明顯好於預期。歐元區內部財政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德國經濟表現尤為強勁;美國的房地產、消費,以及就業市場均出現明顯改善。而中國,伴隨著鬆動政策效果顯現和傳統春節的節日效應,內需保持旺盛,硬著陸的風險也在降低。
 
  當然,儘管國內外經濟都在向好的方向運轉,但是,回顧過去不難發現,東西方在應對危機的哲學方面卻有著很深刻的不同之處。
 
  歐美決策層往往注重先解決最深層矛盾,特別是德國,始終將歐元區財政框架重塑、債務國縮減赤字作為獲得援助的必要內容。然而,如此苛刻的條件,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歐債危機的惡化。經濟下滑,甚至衰退成為了改革必須承受之痛。
 
  中國往往更加注重在增長中解決矛盾,先易後難。儘管經濟增長強勁,但結構性問題矛盾更加突出。
 
  可見,這兩種應對方式都各有長處和短處,可以相互借鑒,也應避免過度而走向極端。筆者認為,一旦中國硬著陸風險降低,進行結構性改革的時機便已經成熟。
 
  ■ 經歷財政重塑痛苦之餘,歐洲經濟有轉好趨勢
 
  歐元區的整體債務情況為87%左右,遠好於美國的100%,以及日本的233%。並且歐元區沒有貿易順差,靠內部無需通過海外救助便可以化解危機。但為何歐債問題越演越烈?關鍵就在於歐元區是貨幣同盟而非財政同盟這一內生缺陷。
 
  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各國財政必須協調一致,將財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內,國債負擔率控制在60%以內,並且加入歐元區的國家需要經過一定時間考察。
 
  然而,即便存在此規定,依舊“魚龍混雜”,希臘通過數據造假進了歐元區。而一旦進入,其財政問題引發的危機卻需要整個歐元區去救助,否則歐元區可能面臨解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