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改革開放三十年 中國做對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09:16:12  


 
沒有民營企業中國經濟絕沒有今天局面

  “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就業問題怎麼解決?如果當時不衝出這一步,中國經濟絕沒有今天的局面,不可能這麼有活力,也不能想象會出現馬雲一樣的人物”

  經濟發展,搞商業辦企業,需要擴大雇工,雇工超過八名,就會出現麻煩。因為過去很多年,我們都認為雇工超過八名就是資本主義。以前劃分階級成分的根據,就是統計解放前三年平均雇多少人。劃定階級成分是系統性的社會歧視,成分高,在當時很不容易出頭,得不到平等機會。

  那一時期,民間各個領域冒出一些人,他們有膽量,看著市場出現機會,敢去做。最早就是安徽“傻子”瓜子的年廣九,他文化程度很低,但是敢冒險,占領市場,擴大規模,雇工超過八人,社會主義怎麼能允許?年廣九的事情最後一直報到鄧小平,鄧小平批語:先不要動他。過去體制是非常剛性的,只要認為不是社會主義的,就要用國家機器和專政手段滅掉。鄧小平的意思就是看一看,不說好,也不說不好,但不要急急忙忙像過去一樣搞運動,打棍子。看了幾年,他帶動了就業,工人收入提高了,國家增加了稅收。當然,這一過程也會出現新的情況,年廣久文化很低,脾氣壞,著急之後會腳踢工人。

  現在民營經濟就業人數占70%,稅收占大約40%,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就業問題怎麼解決?如果當時不衝出這一步,中國經濟絕沒有今天的局面,不可能這麼有活力地發展,也不能想象會出現馬雲一樣的人物。遊戲規則變了,市場只要有機會就可以去抓,而在當時是不可以的,這一步要是不出來,哪兒會有今天?

  當然其中的問題無數,需要慢慢改善,不能走“大掉頭”的解決辦法。企業發展要競爭,就會把工資、福利抬上來,這就是市場規律,再加上法律、輿論、道德引導,問題會處理的好一點。

靠命令不能解決價格問題

  “一個國家再落後,總有些領域生產力相對較高,總有些資源禀賦更加富裕,原來是窮,但體制改過來以後,打開國門競爭,窮反而意味著成本較低”

  農民通過聯產承包,經營決策相對自由,很多經營者追逐利潤和市場份額,與之相關第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價格機制,也就是不再以為靠命令能解決價格問題,不再把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劃等號,信息成本這麼高,不可能把決策集中起來統一計劃。

  把基層農民、企業家和組織激活,中國的比較優勢就開始發揮出來。改革開放之初,沒有資本就引進外資,1978年中央派穀牧帶團考察西歐,帶回來的消息:第一,技術上差距非常大;第二,歐洲有很多剩餘資本,然後就加快利用他們的資本、借錢買技術,加快自身發展。當初誰能想到中國會變成大量出口的國家,都是比出來的,也就是比較優勢。一個國家再落後,總有些領域生產力相對較高,總有些資源禀賦更加富裕,原來是窮,但體制改過來以後,打開國門競爭,窮反而意味著成本較低,底特律的汽車工人年薪多少?而李書福的工人年薪又多少?

  企業追逐利益,就會驅動他去學習,去掌握信息。中國人現在對全世界的產業、品種、款式都很靈敏,分頭去“抓”,因為原來起點很低。現在美國人很生氣,覺得侵犯了他們的知識產權,其實美國快速發展起來的時候也一樣,英國公司天天說美國人。福特汽車快速發展的時候,你看有多少英國公司起訴它。中國現在正好處於這一狀態,工資低,學得快,尤其是仿造很快,產品當然有競爭力。中國貨源源不斷出口,現在成為一個景觀。

  我早晨剛才從印度回來,印度就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製造業,他們的服務業好一些。印度首都周圍的農村,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相比,可能還要差一點,一個顯著的現象是村裡都是年輕人,進到村中,很多小夥子圍上來與你聊天,而現在中國的農村中幾乎沒有小夥子,全都出去工作。印度是上世紀90年代開放的,晚中國十年,一個國家到底走哪幾步棋,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