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深層癥結亟待解決

http://www.CRNTT.com   2012-06-15 09:56:33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香港文匯報今天登載馬建波的文章“香港深層癥結亟待解決——香港回歸15年回歸與展望”,內容如下:

  回顧香港走過的15年歷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得以成功實踐。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隨著多次危機的突然降臨,香港經濟也完整演繹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劇烈波動,香港財富效應與泡沫經濟模式難以根本改觀。究其根源,就是因為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產業、經濟結構,至今仍存在著嚴重制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深層癥結。新一屆特區政府為構建“大和解、大團結、大發展”的健康政治生態,順利實現“穩中求變”的政制、經濟發展目標,必須逐步化解制約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癥結和矛盾。 

多項因素制約香港發展 

  首先,香港政治生態日趨複雜,泛政治化影響不斷深化,嚴重阻撓政府施政、政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香港回歸後,在西方某些勢力刻意鼓動和扶持下,香港反對派政治社團迅速滋生,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逆流。他們為反對而反對,一切與政治掛,漠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訴求,不斷分化社會,操弄民意,挑動內耗,宣揚暴力民主,製造混亂。之前的反高鐵、反政改、反預算案、阻撓港珠澳大橋建設和近期連續出現的拉布對抗議員替補機制改革和反對新一屆政府架構重組等行為,大量浪費公帑,推升經濟發展成本,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嚴重阻礙了香港的政制改革和經濟發展。 

  第二,缺乏創新進取意識,致使香港產業重建和經濟轉型步伐緩慢。回歸以來的香港一直存在實體產業空洞的格局,傳統經濟優勢如航運、貿易、物流、旅遊和金融業等亦面臨內地擴大開放的激烈競爭,經濟動力和競爭力日漸削弱,香港產業、經濟承受著巨大的升級、轉型壓力。同時,與產業經濟發展相配套的大型基建工程也發展遲緩,如舊啟德機場商務中心規劃改造、西九龍文化中心規劃發展、新界區及前海經濟外延的拓展等,都出現議而難決和蹉跎多年的現象。

  第三,立法會權力過大,存在反對派議員利用立法會條例空間的濫權行為,導致基本法所賦予特區政府的行政主導原則逐漸弱化,政府的架構重組、政策制定、預算執行和施政決策均受到立法會的較大制約。經常出現議案受阻、議而不決或決而難行的局面,既嚴重影響了政府的決策與施政效率,也拖慢香港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的發展進程。 

  第四,全球金融危機肆虐,暴露出香港政府金融監管的漏洞,垃圾債券或有毒債券大行其道,多間銀行涉及違規銷售及誤導投資者,致使眾多普通市民損失慘重,對香港金融信心降低。 

  第五,香港本地人口自然出生率長期偏低(不足2%),貧富差距懸殊,老齡化問題突出,雙非嬰兒問題困擾,人力資源優勢與市民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由於上述問題已困擾香港多時,給香港政制改革、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新一屆特區政府為構建“大和解、大團結、大發展”的健康政治生態,順利實現“穩中求變”的政制、經濟發展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逐步化解制約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