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劉性仁:台灣青年世代的主體意識及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6-24 00:51:23  


 
     青年世代台灣主體意識的成因

  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首先教育當然是很重要的促使因素,教科書更扮演靈魂關鍵性的角色。台灣社會漸漸以台灣來取代“中華民國”甚至中華意識,已經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其主要的關鍵處在於台灣與“中華民國”的混同,主權與治權的混淆,以及隨口說出台灣的順理成章。這些使得青年世代只有台灣主體意識,沒有“中華民國”之中國意識,也沒有中華史觀,台獨與獨台的史觀,使得台灣青年世代早就將台灣提升到“國家”層次,甚至成為民族認同層次。

  許多有識之士諸如兩岸統合學會之相關學者專家,老早就注意到這樣的現象,也多次提出警語,但無奈的是仍舊不敵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政府當局的關注程度。台灣多數青年世代的看法,正好符合李登輝特殊“國與國”及陳水扁“一中一台”的主張,絕不是現今馬政府所推之“一國兩區”、甚至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種現象實在值得留意。

  或許青年世代只是很單純的直覺反映,既沒有政治的指涉也沒有“獨立”的構想,但“一個台灣”及“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直觀想法,事實上是很危險的,已經瀕臨到兩岸危險邊緣,今天因為青年世代沒有公權力,有朝一日總要交班給青年世代,當此種想法一旦成為刻板印象及想當然爾的主張,那麼兩岸未來的發展,恐將難免衝突一途。

  其次,社會環境及政治環境的氛圍是很重要的,在台灣社會中處處以台灣及中國二元對比,以台灣來稱自己,以中國來稱大陸,日常生活用語更無時無刻出現中國觀光客、中國電影、中國商品、中國政治與社會等詞彙,久而久之自然養成台灣主體意識,一旦被操作在與中國對立或是政黨對立的情境,青年世代自然很容易會產生台灣主體意識,以台灣人自居。

  再者,台灣雖已民主化及自由化,然而無處不彌漫著悲情意識,是一種被打壓、無法得到同等對待的被壓迫意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悲情的台灣主體意識,透過文學、藝術、音樂、政治口號等方式來展現台灣悲情的一面;再輔以青年世代普遍都有相當的理想性及正義感,自然以正義使者身份居於台灣自我主體意識,那麼最快呈現的方式便是透過選舉或民調直接反映出來,因此台灣青年世代雖本身沒有悲情意識及包袱,但身處在一個悲情社會中,自然會受到悲情意識所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