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論壇:“一國兩區”的意涵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7-14 00:26:27  


張亞中
 
    張亞中:吳伯雄提“一國兩區”
    重回1992年國民黨論述

  作為一個旁觀者,無法判斷為何決策者這時候提出,但可以分析“一國兩區”在這個時間點提出來的意義所在。

  正如同建榮兄所說,先有“一國兩區”才有“一中各表”。換句話說,“一國兩區”其實是台北方面對於“一中各表”中自我立場宣示的觀點。甚麼是當時的“一中各表”?或是“九二共識”?從當時海基海協兩會的書信往返互動可以瞭解當時的“九二共識”內容包括三點:一是堅持“一個中國”,二是謀求“國家統一”,三是對於“一個中國”內涵,兩岸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北京認為因為當時是討論事務性的問題,所以不要去界定“一個中國”的意涵(“一中不表”);台北方面則主張“一中各表”。總體來說,“一中各表”只佔“九二共識”中的六分之一。

  回顧當時在1992年所建立的互信,台北方面以“一國兩區”的立場來處理兩岸事務性問題。可是兩年以後,“一國兩區”的本意就發生變化了,開始了我稱之為“異化的九二共識”的異化過程(評請參考《中國評論》總第171期,2012年3月號)。

  “九二共識”第一次異化是1994年,在當時“陸委會”公佈的大陸政策白皮書中,把“一中”稱之為歷史、地理、文化、血源上的一個中國,已不再僅是“中華民國”而已,“一中”已從一個政治與法律的概念異化為民族的概念;第二次異化是在李登輝執政期的1999年,他把兩岸關係異化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第三次異化是馬政府2008年上台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